不可能没有任何风吹草动、完全不引起敌对势力的关注的。
所以,与其去费心费力,去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信息封闭,倒不如看开些,打一个时间差。
——汉室的军事调动,匈奴人肯定会收到消息。
只是有关军事、战略方面的情报,往往都是具备时效性的。
好比此战,汉家暗中筹备、不宣而战,即将‘暴起’而开启高阙之战。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高阙的匈奴守军,还是幕南的右贤王伊稚斜,其受到情报是在战前、战中、战后,其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糟糕的状况,自然是高阙于战前得到消息,提前有了防备。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此战,汉家最好的选择就是鸣金收兵,在战役打响之前,便推翻关于这场高阙之战的一切军事计划。
稍好一点的情况,则是右贤王伊稚斜提前收到消息,却无法及时告知高阙,只能率援军向高阙飞奔而来。
这种情况下,汉家仍旧会有一个窗口期,能争取攻下高阙。
只不过,若是直到右贤王部的援军抵达,汉军将士也依旧攻夺高阙无望,那此战,也同样会失去继续往下的必要。
再好一些的状况,同时也是发生概率最大、汉家最希望达成的状况,便是右贤王庭、高阙,皆于战中得知这一军事情报。
高阙没的说——汉家这边一开打,他们就会有体感了。
而伊稚斜那边,若是在战役爆发后才得到情报,那即便是立刻召集大军,也很难来得及支援高阙。
此战,长安天子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战略预案!
十日内攻下高阙,方可进行下一步计划,重兵驻守高阙。
攻夺高阙的时间超过二十日,计划就要从驻守高阙,变成自高阙主动出击,侵扰幕南,为后方大部队从汉地源源不断涌出,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若是到战役爆发第三十日,仍旧没能攻下高阙,则终止战役。
十日,二十日,三十日,三条红线清清楚楚画在那里,也算是最大限度的明确了此战,汉军上下的总体战略思想。
——能在匈奴人反应过来前,把高阙捏在手里,汉家才算是真正掌握了高阙一些!
若是在匈奴人援军抵达之前攻取高阙,汉家则需要加大此战的投入力量,需要更多部队抵达高阙一线。
在这种情况下,高阙之战的参战部队,便需要‘虚张声势’,主动出击,把匈奴人拖在高阙之外,以免高阙再度易手。
最差的状况,自然是直到匈奴人援军抵达,高阙却仍旧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