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欢而散。
杨弘直到最后都在劝说刘勋,甚至劝的刘勋有些不耐烦了。
第二天,没能劝说成刘勋的杨弘告辞求去,结果刘勋反过来安抚起来对方。
“长史你总得给我一些时间考虑吧?”
刘勋振振有词道:“此等大事,我如何能一日而决。”
杨弘于是妥协,等待刘勋长考。
可实际上,杨弘早已经暗中传信出去,信息被送出了庐江,直往寿春而来。
刘封打开信息一看,上面只有四个字:“庐江生变。”
其实杨弘根本就不相信刘勋的话,他也知道刘勋这里生出了变故,但他努力劝说刘勋,一方面是想再争取一下,另一方面也是在伪装。
杨弘身在舒城,他自然也会担心刘勋灭口。
所以他必须装出一无所知的样子,明面上对刘勋百般劝说,暗地里则将消息传出。
不论怎么样,能将庐江生变的消息传出来,他杨弘就立功了。
刘封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召集会议。
很快,城中的刘晔、周瑜、孙香和一众诸将被召集了起来,其中也包括了袁涣、舒郑兄弟、师茂等信得过的袁术军降将。
“诸君,杨弘自舒城传来信息,言说刘勋有变,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刘封主打一个集思广益,尤其是把袁术降将也给请来,就是想要拓展一下思路和视野。
他们和刘勋同僚两年,肯定知道的要比自己这些新来的人多的多。
果然,刘封这话说完,袁涣等人的脸上就露出了深思之意。
片刻之后,舒郑竟然第一个开口:“征南,刘子台困守庐江,不过一郡之地,南有大江,西有大别,东、北两个方向,已都是我军掌控。庐江郡此时已成兵法上之绝地也。”
“以此观之,唯有降服一途可走。”
舒郑继续说道:“可刘勋如今生出他心,显然另有凭依,恐有其他势力加入其中。”
不得不说,舒郑的想法是很正确的。
刘晔、周瑜等聪明人其实早就猜到了,甚至他们已经推断出插手之人很可能就是刘表。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庐江周围只有刘表、刘繇、华歆三人,刘繇困于丹阳北部,动弹不得,华歆在豫章无为而治,并无什么强势兵力。
唯有刘表,既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动力干涉庐江。
“舒先生所言甚是。”
刘封赞赏了一句之后,又问道:“那诸君是否可以教我,是何人欲插手庐江?”
刘晔和周瑜对视一眼,齐齐笑了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