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之计,是我仍留在洛阳为殿下后手,而殿下则以最快的速度入长安,身登大宝,有了名位之后,再谋以后。”
李泰伸手握住张全义,“张将军,你的忠心我自然是知道的,只要我顺利登上了皇位,必不会亏待你!”
张全义躬身道:“殿下,张全义愿永为殿下马前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我让全礼陪您去长安,不但可以一路之上卫护您的安全,即便是殿下身登大宝之后,也可以为您坐镇宫室。”
“好,好!”李泰连连点头。
大秦朝廷历经数年,炼成的新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便是太子李泰,但实际上掌握在卫义与张全义手中,两人一个是卫氏嫡子,一个是寇仲心腹。
两者相比较,李泰其实要更信任张全义一些。
与卫义不同,张全义虽然背后靠山是寇仲,但其本身却出身孤苦,小时候可是吃足了苦头的。
而现在寇仲一死,张全义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最大的靠山,那么太子就成了他最好抱的一条大腿了,只要太子上位,张全义大权在握,那是肯定的。
所以李泰的第一反应,便是要张全义陪他去长安。
但经张全义一说,李泰也反应了过来,回到了长安,张全义在卫政道面前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反倒是拥兵在外,说的话更有力道。
如果自己不想成为卫氏的附庸和傀儡的话,让张全义在洛阳为自己奥援,反而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年轻的李泰与他的父亲不一样,他还想振作一番。
大争之世,天下大乱,是危机,但也未尝不是一种机遇。
相比起那些野心勃勃的家伙,他李泰至少在大义上,在起点之上,要比他们高出不少。
而且不希望大秦倒的势力也不少,比方说卫氏,比方说张全义。
而在乡间野里,大秦数百年的统治,自然也有为数众多的支持者,运作得好了,不见得就不能再造乾坤,重塑辉煌。
李安民一命呜呼,李泰倒也没有多少悲哀,这些年里,父皇痴迷于炼丹,嗑药,不理朝政,李泰听到的看到的,皆是对父皇怒其不争,像寇仲这些人更是经常口出恶言,以致于李泰也缺乏对父亲的爱戴,下意识地认为大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父皇有脱不开的干系。
而自己,怎么也会比父皇更强一些。
只要自己上位。
所以现在父皇驾崩,他的内心深处,反而有一种隐隐的期待。
终于到了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只带了百余名侍卫,李泰匆匆地踏上了归程。
洛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