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陈麟风这边接到了一通电话。
实际上,这些天以来,他这边电话就没断过。
很多都是询问他的看法的,媒体一类的,他都给敷衍了过去。
一些业内朋友,主要是作家和编辑,他们的电话,话里话外也有询问的意思。
陈麟风都是一样的回复,“当初什么想法,我现在还是什么想法,否则上半年我就没必要拒绝诺奖评选了。
对于莫岩得奖,他想不想领奖,看他自己,我的观点,当初就说完了,现在也不想再重复。”
这话还是很让人信服的。
不像网上说的,什么你没得奖有什么可拒的。
在众多圈内作家看来。
有人给你推荐,就代表进入了诺奖评选序列,这种情况下,拒绝参评,就约等于拒绝了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
要知道,陈麟风现在才几岁,少说还有五十年的时间。
就算以后什么文学作品不出,光等也能等到了。
何况,其实很难说,陈麟风今年本来有没有机会。
瑞典文学会那边,去掉一个华国人,然后递补一个华国人,还是当年陈麟风特意举例否认的人选。
这里面有没有故意的意思,实在是很难说。
业内其实不少人是有相关猜测的。
毕竟,相比外人,国内作家这些同行人士,其实更清楚小陈在国外文学圈的影响力。
他们到国外去参加交流时,往往谈论最多的话题人物就是这位。
讨论的当然不是销量最高的那几个系列,而是陈麟风唯一的那部,也是如今名气越来越响亮的文学作品,《她》。
这部小说,迄今为止,已经拿遍世界各大文学奖,这真不是开玩笑的。
相对的,莫岩以《蛙》这部作品得诺奖。
两者的知名度,可谓是一个天一个地。
国内越是出名的作家,对此就越是心知肚明。
这也是很多作家接受采访时,闭口不谈的原因。
莫岩得奖,你说他们不酸,那是纯开玩笑。
能给你祝贺一下,就很够意思了。
至于更具体的争论、站队,那真说不好站在哪边。
在记者问出的那一刻,不少作家就恍然察觉到一事:
如果有人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宁可小陈来得,至少这样还更能接受一些。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陈麟风接到了铁总的电话。
“铁姨,您也来关心我了啊。”
“你小子,可真能惹事。”
陈麟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