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谜团

字:
关灯 护眼
神话谜团 > 盛唐挽歌 > 309.第268章 是时候给大唐人民来一点小小的

309.第268章 是时候给大唐人民来一点小小的

第一个阶段好理解,说白了就是以物易物。

第二个阶段也好理解,纸币也好,贵金属也好,作为货币本身,都存在一个“使用价值逐渐趋近于无”的过程,由实物货币变信用货币。

至于第三个阶段,其实一直到宏观经济学建立之前,发明了纸钞的人类,都普遍认为钱是没啥用的。换言之,大家都认同“货币面纱”理论,也就是货币对经济没啥实际用,货币就是一层实物上的面纱。

而后面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就是货币对实体经济有用论。

换言之,哪怕是虚拟货币也好,债券也罢,只要能够顺利流通,那么它对于实体经济都是有利的!

唐代虽然以绢帛为流通主体,但实际上,绢帛也是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本质上跟“以物易物”没有多少区别。这样的钱币,流通效率非常低。

还处于“钱只是财富”这个阶段。

如果能以某种“票据”,在小范围内代替绢帛流通,那么本质上就“解放”了一批处于流通状态的绢帛,使得社会上可以使用的物品变得更多了。

社会整体可以用来交易的货币变多了,流通顺畅了,那生活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方重勇觉得,这便是河西解套的钥匙所在。

而要“发行”这样的票据,就必须囤积数量惊人的绢帛在府库里,可以随时用来“兑换”。类似金本位,只不过用的是丝绸。或者是西域过来的奢侈品。或者是二者的混合。

它就在那里,可以随取随用,但平常人们又不会取不会用,这便是方重勇希望见到的理想状态。

说白了,这些物品只是用来作为“抵押物”,发行债券用的。方重勇的本意,并不鼓励这一类物品以货币的形式在河西市面上流通。

那么,所需数量庞大的绢帛从哪里来呢?

要知道,来往于西域和沙州之间的商队,随行几千头骆驼都是常有的事,运输货物的数量极大。哪怕基哥拼命往河西运输绢帛,也不见得可以满足需求。

所以必须要有对应的配套政策,这一套才能玩得转。

想到这里,方重勇又在纸上写道:“丝绸出口配给制,进出口等额制,质押金制度。”

不同的西域商队,根据“贡献度”的不同,每年配给的丝绸进口额也不同。“贡献度”怎么来,河西节度府这边说了算,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标准。

反正到时候河西节度府规定:为了防止西域商人在大唐境内为非作歹,所以胡商们在携带西域货物入境的时候,还必须根据所携带货物的价值,向河西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