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拒绝,就证明这件事成了一半。
让府里的仆从安排好李白后,颜真卿却没去睡觉,而是把住在府中的幕僚李萼找来商议这件事。
颜真卿把方重勇的亲笔信交给这位幕僚,又把李白的话复述了一遍,然后便安静等待李萼的回答。
“颜相公,这件事我们没得选了。现在长安每天都有人背井离乡,缺粮太狠了。
不打通粮道,江南与两淮的粮食就进不到关中来,那要如何是好?
总不能等到饿殍遍地在动手吧?”
李萼忧心忡忡的反问道。
他也看出来了,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并不是洛阳城,而是在洛阳城附近,黄河岸边的河阳三城。这是扼守黄河的咽喉之地。
自从李宝臣占据这里后,就断了关中的漕运。而皇甫惟明还在的时候,则一直没有下狠手。
皇甫惟明是关中世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怎么可能对关中下狠手呢?
但宝臣大帅就不会给关中人面子了。
因此自从上次方有德在华阴击败皇甫惟明后,关中的境况就变得一天比一天差,越发的缺粮严重。
河阳三城是依附于洛阳存在的军事防御性质的城池,要夺取河阳三城就必须夺取洛阳。
从这个角度看,方重勇的建议没有什么问题。
李萼的看法跟颜真卿高度一致:出兵洛阳没问题,但战后洛阳归谁呢?
方重勇在信中作出的保证,他们能不能相信?要不要赌一把?
颜真卿陷入两难之中,所以才想听听李萼的建议。
“颜相公,目前长安很多人,并不希望当今天子是李琩。
这次出兵如果能顺利夺回洛阳,相信那些人也会消停一阵子。”
李萼慢悠悠的说道。
他似乎是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多余的话”。
其实,李萼是觉得颜真卿没必要死保李琩的,一个弑父杀君的人,真的配为天子么?
但颜真卿显然认为如果再次更迭天子人选,皇权会继续跌落,越发败坏。
两害相权取其轻,世上的选择,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
“明日你去一趟凤翔府,问一下控鹤军军使李嘉庆的意见,速速报于本相。
控鹤军再加上潼关兵马使高仙芝的人,对付李宝臣应该够用了。”
颜真卿长叹一声说道。
近期关中扩充了不少兵马,控鹤军数量扩展到两万人,潼关兵马使有一万人。长安城内有南衙禁军,加起来有两万新兵。
而李宝臣手里也只有五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