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还真是为你们机务段着想。”刘国璋大笑道:“你告诉邢段长,这事儿我不会忘记的。”
李爱国等的就是这句话。
身为中间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障双方的利益。
“老师,不知道制造车厢所需要的材料,是不是准备好了?”李爱国闲扯两句,抛出了这次真正的来意。
“材料的计算任务,交给了老董他们,你先等会。”
刘国璋当着李爱国的面,拨通了内线电话。
片刻之后,老董顶着熊猫眼打着哈欠进到了办公室内。
“主任,昨天我们小组熬了一整夜,才把材料计算清楚,请您过目。”
“昨天晚上机务段那边也把人数计算好了。”
刘国璋顺手接过文件仔细查看起来。
老董抬起头上下打量李爱国:“你也熬了通宵,看不出来埃”
“可能是比较年轻吧。”李爱国淡然一笑。
这会功夫,刘国璋已经在文件上签了字,又从抽屉里取出一张铅印的格式批条,在上面写了几行大字,在文件后面签上名字,拿出一枚印章哈了两下,盖上了红戳戳。
刘国璋将文件和批条递给李爱国:“因为这个项目是咱们跟机务段合建的,你等会跟着老董,以研究所的名义,从物资科调度一批材料,要是不足的话,可以到下面的工厂里直接调度。”
“是1
老董明显不是第一次负责这种事儿了。
一口气答应下来之后,就带着李爱国往物资科走去。
这年月是计划经济,重要物资全部由上面统一负责调配。
只是凡事都有例外。
比如李爱国手中的这张批条。
一张小纸条,就足以调动海量的物资。
来到这个年代后,他还是第一次经手批条,路上难免停下脚步拿出来细看一番。
四方纸上,有铅印的标题《物资分配调拨通知书》。
上面写有物资的数量,最重要的当然是签名的人和那枚红戳戳。
老董身为第一研究小组的负责人,经常干调配物资的活计,再加上刘国璋已经打了招呼,物资科的同志很配合。
制造车厢所需要的材料很快就筹集了七七八八,唯独短缺一部分冷轧板。
那个头发花白的老同志在接过李爱国的烟后,扶了扶眼镜框,提醒道:“咱们京城能生产6mm冷轧板的轧钢厂有三家,其中以红星轧钢厂生产出来的冷轧板质量最好。”
红星轧钢厂.那不是易中海许大茂他们所在的厂子吗?
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