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司马书”。
岭东道赈灾司马这个官职不是本来就有的,就像一州知州的属官司马那样,属于个人提拔任用的官员,再发由朝廷审核批准,便有了职权,可能是临时的也可能是一直能当下去。
大庸官员除了科举,还有荐举制,这便是荐举制的一种,只是荐举一般哪轮得到寻常老百姓啊。
但现在情况并不一般,担任赈灾司马一职的人,现在是楚航。
比起自己老爹楚庆霖这个纯粹的匠人,楚航既懂水文情况,也懂工匠技艺,又有大面规划之能,也不乏细节刻画之心,关键是才学出众却又有大局观,同时还肯卖力,肯用心,受爱戴。
所以在赈灾一个月有余的时候,观察了一段时间的李谦就果断任命楚航为司马,协助自己办事,并赋予更多的职权。
现在楚航是真的当得起一声“楚大人”了。
这会易书元奋笔疾书,侍卫简律在木板搭的床上躺了一会也睡不着,便坐了起来,走到易书元身边想看看他写的是什么。
结果看了一会,简律就皱起眉头,脸上露出几分诧异。
一个大夫,写的不是病症方面的东西,反而是在写一封建议文书,关键建议的内容是引渠通流挖深井寻水之类的事,这洪灾才刚过去呢……
易书元此文自然是写给楚航的,自然的,李谦肯定也会看到,而归根结底,其实是写给大庸皇帝的。
这种事站在凡人的角度,是很难有人看得这么远的,前有洪灾需要治水,后有灾民需要安置,并且马上可能起瘟疫,上至朝廷下至民间都焦头烂额。
但这些只是近忧,没有远虑的话,之后的旱情很可能会很严峻。
岭东大地向来风调雨顺,是大庸富庶之地,连番灾劫下来若应对不当,只怕十室九空。
大庸皇帝确实算得上一位明君,易书元知道皇帝比较在意他,便写一文提醒一下,虽然当官的事他没想过,但也算不至于让皇帝太寒心。
同时也算隐晦的给楚航一个机会。
“易先生,这什么都缺,但不可能缺水吧?”
侍卫忍不住问了出来,易书元看了他一眼,微微摇了摇头。
“此言差矣,从登州城到这里,我观察沿途水情水脉,观各处深浅井水,发现水情不太妙,而且自处暑以来,今已过立冬,登州城一场雨都没有下,询问沿途经过村县之人,都言未曾下雨……”
易书元零零总总解释了很多,随后叹了口气。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听易书元这么一说,简律都不由有些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