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银子,怎么给还得细谈。
“淮河自板闸至西湖嘴开浚乖成,而里口等处复塞,总督漕运侍郎赵孔昭以工费不给请议处钱粮,陛下命我等商议,拿出办法来,今日把人都召集来这里,就是要大家说说,怎么办才好。”
怪这时候北方的水太多了吗?
当然不能,明末就是因为北方常年干旱引发了大规模民乱,最终直接导致王朝崩溃。
朱衡答道,“这种事,不能直接上奏请旨,事前得经过他同意,不然下旨潘大人又不愿意接旨,就有些不好看了。”
“好。”
至于以后会不会运回南京还给他哥哥,魏广德都懒得去问,答案显而易见。
不过到了后世,黄河除了中上游还能看到水,下游那涓涓细流就算了,貌似很多年没有听说黄河发大水了。
这就是内阁的用处之一,联络六部议事。
海瑞会不会因为承受不住南京官员的游说,对于这时代其他的官员来说,还是个不好确定的问题,但是魏广德却是能大致判断出来的。
其实黄淮一代水域河道纵横,本是非常方便泄洪的。
魏广德对此事只是笑笑,完全没当一回事儿。
至于为什么防水,还不是因为明祖陵在此地。
而泗州城及附近的明祖陵就位于洪泽湖边,也是不断受到侵蚀。
有些事儿做了,但不能承认,又不愿意害人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误以为被人打劫了。
徐邦瑞到时候都坐拥整个魏国公府了,应该是看不上这些东西了。
南京城里大小官员都已经知道了详情,知道是因为投献和一条鞭法引发的,自然很是关注,因为各家多多少少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于是,魏广德就把先前自己想到的后世对黄河称为“地上悬河”的事儿告诉了朱衡,目的自然是提醒他这样持续下去的危害。
“好吧,河道抬高没办法,可洪泽湖是不是也会抬高水位?”
魏广德忽然问道,“若是几十年后,湖水会到什么位置,那边上可是有泗州城,有明祖陵,工部筑坝的时候必须考虑好位置。”
魏广德提醒道,怕的就是哪天决口把祖陵淹了,朱衡担不起责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