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皇帝生怕子孙后代狂妄、轻浮、率意用兵,从而招惹祸害,特地将自己的谨慎对外用兵之国策写入了《皇明祖训》之中。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
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而之后的历史,其实多少也证明了朱元璋对此的见解其实是有道理的,朱棣登基后,就违背祖训,攻打了安南。
当然,朱棣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安南地处中国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一旦占领,近可牵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
但是由于安南远离中原,最后还是走向了独立,成为了今天的越南。
由此可见,朱元璋定下的祖训并非无稽之谈,至少用事实证明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有了这个原因,所以之前大明水师即便发现东番岛上有倭寇活动的踪迹,往往也只是快速打击一番就立刻撤兵,并不会真正进入东番岛。
也因为发现了大明对此地的忌惮,所以许多倭寇也曾经把此地作为他们的巢穴加以经营。
不过,随着大股倭寇被击溃、歼灭,这些曾经被倭寇占据的巢穴许多都已经荒废。
现在有部将提到东番岛,又指出东番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大明的影响,俞大猷就不得不考虑一下了。
思索良久后,俞大猷才下令道:“此事,我会先禀报朝廷,由朝廷定夺。
此番目标是澎湖,一切以消灭盘踞在澎湖的倭寇为首任。
待消灭倭寇后,船队可绕行东番岛一圈,观察其上是否有倭寇踪迹,到时一并上报。”俞大猷这么说,部将大多心知肚明,这是给好听开口子留个理由。
如果朝廷想要对东番岛出手,则就会利用他们的奏疏上表述东番以被倭寇盘踞的理由,出兵东番。
是的,东番岛上是有人的,只不过不接触怎么可能知道他们是倭寇还是原住民。
分不出来,那就只能疑似倭寇活动。
在当下,浙江刚刚遭遇了倭寇袭击,虽然这股倭寇即将被他们消灭,可朝廷上对此肯定也会施以雷霆手段,主要就看朝中大人们是否有取东番之心。
南洋水师东行,向着大海而去。
他们不知道在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