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喜迎沛公,山东诸国都有复国的人,只有秦国没有,老秦人欢天喜地的改朝换代,但最后却是山东诸国灭亡。
唯一的原因就是山东诸国的上层和贵族阶层实在是太烂了,但凡齐国有几代英主,以齐国的底蕴和国策,也不至于最后让秦国得到天下。
我大梁想要得到天下,就要做到比另外几个国家好,在他们烂下去的时候,我们只要能坚持住政治清明,最后的胜利就一定是我们的。”
萧衍人已经有些懵了,今天洛显之给他讲的东西,是他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在史书上,所有的贤臣和皇帝说的都是什么?
陛下只要修持德行,任用贤臣,天下自然就会大治,陛下得到了天命,当然能够得到天下。
陛下只要讲究仁义,自然就会得到天下人的投效。
这就是儒家圣人孟子所说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
几乎都是此类,就连他最信重的洛有之,也是这么说的,让他好好选择人才,任用人才,治理国家,自然就能够得到一切。
自古以来的王道都如此。
但现在洛显之所讲的,听起来就很……
萧衍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自己听到的东西。
与其提高自己,不如诋毁别人。
与其费力选拔人才,不如用计毁掉敌国贤才。
不提为寒门上升开路,不提让士族主动的拱卫国家,而是严厉的打击其中不法。
尤其是最后这一条,不努力提高自己,而是等着敌国烂下去,这种办法,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但真的好有道理。
萧衍感觉自己可能有些毛病,但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没问题,那有问题的就是洛显之了。
他目光很是复杂的望向面前言笑晏晏的洛显之。
洛显之的长相自然是很俊逸,身上满是儒雅的气质,一看就是饱读诗书的人,肤色白皙,手指就连指甲都干干净净。
一看就是赤诚君子,虽然年纪尚小,甚至未曾加冠,却没有丝毫的少年稚气,反倒有些名士风范。
但谁能知道笑盈盈的洛显之,会提出这一条条建议呢?
萧衍和洛氏关系好,他也不憋着,直接问道:“灵秀,你这些想法,是出于何等想法而来,朕对洛氏虽然不算是很了解,但大概传说中的洛氏,不都是尊重那些名门,而后名门拥护吗?
朕记得先汉时,洛氏就是许多名门的领袖,后汉时就更不必多说,天下楷模洛子川,乃是士族之首。”
这就是萧衍对洛氏不了解了,洛显之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