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沉默了一瞬,又道:“什么是最根本的问题。”
曹承嗣闭眼又睁开,“谁提出来的问题,就去解决谁。”
曹林的呼吸有些急促,他低声压着声音,仿佛担心谁听到一般,说道:“但这是皇帝提出来的。”
曹承嗣的话石破天惊,宛如晴天霹雳,斩钉截铁道:“那就去解决皇帝!”
————
有关于洛氏的书籍实在是过于多,笔者所见的,多着墨于洛氏的丰功伟绩,制度上、思想上、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数不胜数,本书却与过往的那些书籍迥然不同,所选取的角度是前所未有的。
历史上最冷门的时期,莫过于东汉灭亡后的纷乱时期,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因为洛氏嫡系的缺席,它仿佛暗淡下来。
笔者写下本书,是希望从这个剧变的时代,所发生的一件件真实而鲜活的事例中,通过大量的对比,提取出那些洛氏弥足珍贵的东西。——《诸夏裂变:洛氏消失之后》【序言】
第814章帝死!
中原四国中,若说皇宫之巍峨,那定然非魏国莫属,东都洛阳暂且不提,毕竟洛阳位于四国之中,不可能作为首都。
长安是仅次于洛阳的大城市。
沉沉夜色下,未央宫中灯火通明,曹髦在殿中望着那一副巨大的堪舆图,怔怔出神,魏国的土地从他登基开始,就是这么干,直到现在都没有半点增长。
武皇帝是创业的君主,文皇帝是守成的君王,都有开拓的功绩,甚至就连那个奸贼司马懿,都给魏国打下了益州,而自己登基这些年,不仅仅没有开拓,河东还快要丢掉了。
他微微自言自语道:“河东糜烂,魏国之血将要在此流尽,不改制不行,不变法不行啊,曹林啊曹林,如果你识趣的话,就乖乖的交权,朕会让你荣华富贵的。”
皇帝和大将军间有些不对的苗头,嗅觉比较灵敏的人,都能够嗅的出来,尤其是那些对政治极其敏感的士族,魏国的政局回到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政斗环节。
皇帝想要启用士族的风向刚刚放出去,就有士族开始向皇帝靠拢,这些士族虽然失去权力很长时间,但在海内却有名望,而名望就是做官的资本,尤其是士族只是在中央失去权力,在地方依旧是盘根错节,这些人一旦显贵,那可不是无根之萍。
在曹林觐见曹髦后的第三天,一封从禁中落在尚书省的旨意,点燃了整个魏国,旨意的内容大致如下——
“朕曾经读史书,知晓素王重用姬姓的宗亲,于是得以安定周室的天下,朕比之素王虽然渺小卑鄙,但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