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恪对太后实在是太了解的,她的确是比较蠢,但不是一个特别狠的人,只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太后是不会动他的,而且皇帝会拦着太后,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慕容恪躬身作揖道:“陛下,太后,现在蓟城之外数十里,回返蓟城的大军,需要一场欢迎仪式,来让所有的士卒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让所有的士卒都知道,陛下您将赏赐他们。”
太后立刻说道:“不可能!”
慕容恪的表情前所未有的冷,他抬起头寒声道:“太后,臣在这里说的话,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陛下,这是大燕的军队,是陛下的军队。
攻下河东,这么大的功劳,如果不赏,会有什么结果?
臣不知道。
臣也不想知道。
但那将是大燕所不能承受的痛,而且这支军队距离蓟城只有几十里,会造成什么结果?”
仅仅是随意说两句,都能够感受到那股寒意,让太后和皇帝的鸡皮疙瘩都瞬间起来。
“太原王,你这是什么意思?你这是在威胁予和陛下吗?”
慕容恪苦笑一声道:“威胁陛下?若是真的发生兵变,太后难道以为我就能幸免于难吗?
那些胡人第一个杀的就是我,我虽然不是先祖爷的亲子,但我就是大燕的宗亲,谁来也不会将我归到皇室之外,真有什么大乱,我又怎么能逃得了呢?”
慕容恪这一招以退为进使用的很是巧妙,立刻就将皇帝心中升起的抵触情绪消解的一干二净,而且从侧面表明了赏赐的必要性。
不再等太后说话,皇帝径直说道:“太原王你说的对,是朕先前受到奸臣的蒙蔽,不能看清国事,这是朕的过错啊,还请您回到军中,率领着大军前来吧,朕会率领着文武百官,在蓟城外的十里之地去迎接凯旋的大军。”
太后还想要说什么,再一次的被皇帝拉住,皇帝摇了摇头,带着祈求的望着太后,太后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大殿角落中,史官默默记录着这一幕。
————
太后数诘难,恪据理而对,太后怒,恪无惧,帝秉理而持,恪终策定。——《北史·燕本纪》
第822章洛显之的粮食改制论
“魏正始三年,燕大成六年,魏燕战于河东,魏军败绩,燕据河东,以望关中。”
“魏正始三年,梁天通四年,魏梁战于伊阙,梁破关入洛,天通四年秋,梁入洛,传檄四方郡县。魏守将降燕、汉、梁,河洛一时纷乱,梁不能制。”
“梁天通四年,汉大正五年,汉攻徐、豫,持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