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争夺青兖的过程中,梁国是占据优势的,因为梁国可以直接从河洛杀出来,而燕国却不得不从渤海渡过黄河之后,才能够进攻青州,除非在冬季的时候黄河枯水期时才能够让铁骑经过。
洛显之又和慕容恪商量了一番各国出兵的人数等,想要灭亡汉国,二国都要出大力,甚至可以说,都要倾国而出。
这场盟约虽然两国皇帝都不曾来,但二人却都带来了皇帝之宝,二人从怀中取出一枚印玺,然后亲手写下盟约,将印玺盖在上面。
待一切结束后,慕容恪和洛显之击掌为誓,慕容恪笑道:“希望能够在泰山奉高见到郡公。”
洛显之同样笑道:“那个时候,一定是燕国退却,而我大梁会将大纛插在汉国的皇宫中和城头上。”
说罢,二人分别从扁舟上了大船,慕容恪往北回,洛显之向南走,二人分道扬镳,怀中揣着盟约,这一份盟约时隔多少年,才又有了一份,可谓珍贵。
慕容恪上岸后,就让自己的亲信家臣往关中跑一趟,将这件事告知慕容垂,梁国和燕国将要联合起来进攻汉国,这是慕容垂的机会,凉州和蜀中都还处于独立割据状态,凉州是关中的后花园,若是不能清除凉州的威胁,那关中未来就不能东进,而蜀中是关中的血包和前进基地,没有蜀中仅凭关中,不能大量爆兵,而且未来就不能威胁南朝。
三国之间的战争一定是长久的战争,战端一旦开启,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即便是瞬间,恐怕也要三四年,尤其是攻城这种事,如果遇到一个守城大师,一座城可能都难以攻克,就会耗费无数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慕容垂展开对凉州以及蜀中的兼并战争了。
慕容恪为慕容垂可算是操碎了心,在这种关键的时候,都不忘了提点慕容垂,或许是他对皇帝以及太后有些绝望,进而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慕容垂身上。
洛显之知不知道这件事呢?
他是能猜到的。
但这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梁国的实力必须在西线和东线选择一个。
燕国是一定会进攻冀州的,无论梁国答不答应一起进攻,都一定会如此,而汉国在黄河以北是难以阻挡的,除非梁国愿意支援汉国。
但这不可能。
梁国如果支援汉国,那慕容垂就一定会在西线给梁国压力,梁国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中。
等到燕国攻下冀州全境,开始马踏黄河以南的时候,梁国就要面对更大的争夺。
所以现在的形势对梁国是最好的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