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
洛显之抓住萧衍的手道:“陛下,臣唯一所放心不下的就是大梁。
经过这数十年的治理,国家的府库中有足够的钱粮,就算是打仗也不怕,但臣所担心的不是这些。
臣这一生杀戮流放最甚的是士族、佛门和巫蛊三案,士族现在已经基本上只剩下高贵门第。
但后两案的余毒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肃清。
宗教耗费甚广,修建寺庙不吝于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无论是秦朝的阿旁宫,还是先汉的长生宫,最后的结局,不用臣去多说。
这些年陛下礼佛,给了佛教徒很多特权,臣想要劝谏,但都被陛下挡回去,临死时,臣还想要劝谏一次,一定要让他们纳税和种地。
太子案后,陛下让宗王出镇,为此臣还和陛下争论过,如果陛下真的想要让大梁安定的话,只给他们富贵即可,不要让他们掌握权力。
在如今的天下弥漫着一股杀戮的味道,北朝的种种祸乱之举,已经渐渐风靡到南朝,世人为了权力已经开始不择手段。
陛下知道臣一向谨慎,这种疏不间亲的话本来不该由臣说出来,但臣实在是担心您,臣担心您到了晚年的时候,却见识到人间惨剧。
若是臣的儿子有臣一半的能力,臣也会将他举荐给您,为您扛起这些重担,但他们实在是无能,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臣不得不亲自对您说这些了。
陛下,不要去考验人性,您既然有能力,就要尽自己的努力,去让子孙和平共处,这是臣所最后能说的。
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掉,就任由北朝来进攻吧,淮河天险和襄阳铁壁,将会让他们碰个头破血流。”
洛显之的语气是如此的诚恳,萧衍也不禁热泪盈眶,正如洛显之所说的,他本来没有必要说这些,但最后还是凭借着一腔赤诚之心,想着报答萧衍的信重,于是将这些话和盘托出。
萧衍终于听进去了一次,感慨着说道:“灵秀,朕一定按照你说的去做。”
洛显之被抬着离开殿中,萧衍站在殿前,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身影,不详的预感笼罩着他,他有些无力的倚靠着门槛坐下,呆呆的坐着。
在宫中缓缓走着,宫娥和宦官皆单膝跪在墙边,洛显之缓缓闭上了眼,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喜悦,他来到这里,只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当年慕容恪在临终前进宫的时候,想必也是如此吧,但最后还是功亏一篑,就算是萧衍现在真的听了自己的,万一他还能活个十年八年的,迟早会忘记的。
萧衍能不能再活十年八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