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小事,但现在吏部几乎所有记录的州县中的事务都要大改,吏部人手不够,可能会耽误接下来的科举以及官员擢选。”
房玄龄也劝道:“陛下说要将州刺史改封国,难道是要在国中分封吗?这不是已经被否决之策吗?”
诸位宰相基本上都反对李世民的做法,认为这简直就是在没事找事,现在已经不是隋朝年间,经过武德以及贞观初年的两次政治区划调整,现在的州县都已经趋于稳定,不需要再调整重新划分了。
李世民不慌不忙的说道:“朕对于州县并不会大改,所以诸卿不必这么慌张,朕要调整的是道这一级别的监察区,譬如将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以及江南西道,江淮道分为淮南道以及淮北道。”
他略一顿,诸宰相没人再出声,州县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地方制度,任何一点改变,都会很麻烦,就算是如同隋炀帝杨广那样仅仅改名字,都会导致大量公文修改,如果天子不动这个根本制度的话,那问题不大。
至于州县之上的道,这不是行政级别,仅仅是临时设置的监察区,虽然这些熟读历史的宰相,都知道,在汉朝的时候,曾经州也只是监察区,和现在的道,从功能上,完全一样,但最后州还是一步步拥有了行政以及军事功能,最终成为凌驾于郡之上的最高级别行政级别,道的最终结局大概也是如此,但至少在此刻,道的确是不那么重要。
今天的天子,有些不同。
在李世民不慌不忙说出那番话后,在座的诸位宰相就都感受到了,天子这是有备而来,众人互相暗地对视几眼,皆缓缓坐起一些,殿中氛围有些不同了。
半躺靠在御座上的李世民见状,嘴角泛起一丝丝笑意,“第一个问题想必诸卿都了解了。
现在回到第二个封国问题。
诸卿,朕想问,武德元年大唐有将近两百个州,现在的大唐又有多少个州呢?”
大唐虽然秉持和平,不轻易开启战端,但架不住周围某些国家太能跳梁,经过十几年被迫的开疆扩土,先后打死了漠北冬突厥,威胁河西走廊的西燕国,掌控西域通道的高昌,以及对中原威胁最大的辽东国,现在大唐疆域广大,州府数量有三百多,远远超过了贞观初年。
长孙无忌回道:“陛下,有三百六十州。”
李世民笑着摇摇头道:“错,是一千余州。”
啊?
李世民此言一出,众人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长孙无忌说的是内州,也就是直接刺史管理的中原州,李世民说的则是羁縻州,这些羁縻州府情况可就太复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