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会这么干。
而接受勤王诏令的臣子,在后面基本上也都是位极人臣。
“等待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本公就知道,连续的天灾,没有任何人能撑得过去,大唐虽然强盛,但这么多年的天灾,依旧会崩溃。”
朱温的妻子张氏是个聪明贤惠的女人,曾经参加过科举,还中了举人,只是后来因为科举改制,导致她最擅长的东西,不在科举中,后来就没有再参加科举。
听到朱温的感慨,她深深的忧虑道:“大唐养士三百年,列位先帝都有恩德,这天下之间,愿意为大唐赴汤蹈火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现在掀起反旗,只怕是会给他人做嫁衣啊。”
朱温闻言却笑道:“为夫可不是要掀起反旗,现在和朝廷作对,那岂不是愚蠢吗?
只不过是要趁机夺取安西和北庭大军的军权,然后借机讨伐陇右的李茂贞罢了。
为夫的这个儿女亲家,可是一个上好的借口,等我和李茂贞交战,拖着不往东进军,倒要看看朝廷怎么办。”
张氏满脸疑惑,“夫君你只不过是河西节度使,怎么能够夺取安西和北庭的军权?”
朱温得意道:“安西军和北庭军进了我河西的地盘,他们对我又没有什么防备,杀几个人还不是轻而易举,然后我再将他们嫁祸给青海上的藩国。
这些人便是我的军队,我率军东进,李茂贞阻拦,我和李茂贞大打出手,这一打,就是三年五载,亦或者十年八载,有胜有负,总之是没能通过,这又能怪不了谁呢?
如果朝廷派人来,乱军之中被杀,也很正常吧。
我朱全忠,对大唐可是一片赤胆忠心啊。
至于天下对大唐忠心之士极多,的确是如此,但天下对大唐早有不满的人也极多。
早就有谋士和我说过,中原士人太多,其中高门大阀更多,他们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尤其是洛阳、长安、扬州、苏州等少数的经济发达的城市,科举几乎都是这些地方出来的。
这百年来,有多少人在中原位列高显,就有多少不得志的士人,往各节度使的幕府、刺史的幕府,还有那些藩属国的幕府中跑。
内州县,外分封。
重内轻外。
这些年又对产粮区进行严苛的征收,激起了不满。
如果不是朝廷的官僚体系还能正常运转的话,早就各处造反了。
这天底下的危机重重,可一定都不小,现在燕国打进来,占据了一半的关中,你看吧,很快天下反唐的浪潮,就会汹涌而至。
不仅仅是藩属国,还有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