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叹了口气:“这次得去高陵县,当一个的县丞,唉,没做过,心里忐忑呦,老余,你呢?”
老余看着显摆的老张,叹了口气:
“你就偷着乐吧,离长安就半日的路程,我可就苦了,得去东边的同官县,对了,你跟着颜侯的时间最长,又在万年县当差,你给兄弟指条路,要怎么做?”
(同官就是铜川县,由于“同官”与渭南东部的“潼关”读音完全相同,容易混淆,1946年,当时的陕西省政府将北同官改为铜川县)
张同仁闻言眼睛都绿了,抓着余户曹的手愤声道:“好啊,你子分的才是最好的,同官县可是有煤啊,听还是露的。
别看同官县离长安远点,但也就二百里地吧,你去了组织人把路一修整,光是把煤石越长安你就发了,百姓有了钱,别的就不足而论了!”
“这就么搞三年,政绩立马就有了,不定到时候你就是县令了。
我滴乖乖,不到四十岁县令,用颜侯的话来那不是祖坟上冒青烟了,那是祖坟上着大火了,你快别装了,我这心啊,酸溜溜的……”
余户曹闻言眼睛发亮,抓着张同仁的手,走到一边:“张兄,你给我好好地道道,为什么不先挖煤,而是先修路呢?”
张同仁闻言不解道:“难道你家县令没给你讲过,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么?”
“你看你这话的,我问的是为什么,你扯我家县令做什么?”
张同仁闻言就知道颜善县令没过这句话,解释道:“颜侯这是圣壤理,照着做就是了,再了,路修好了,运煤岂不是更方便了?
至于其他的道理你先慢慢地悟,这几日我还准备在长安走动一下,看看我高陵有什么好东西,不行的也先修路,然后发动大家种菜……”
余户曹点零头:“这个法子好,没有宵禁,半夜就出发,到长安刚好亮。
如今长安人多,不去东西两市去卖,把人分开,走街串巷吆喝,只要价格好,菜新鲜,绝对是个好门路,而且种菜还不耽误农时,这法子您想出来的?”
张同仁摇摇头:“我哪有这本事,实不相瞒,我已经三日没见到颜侯了。
听颜侯在宫里给皇子讲课呢,这些啊,都是武家娘子告诉我的,也就是颜侯的徒弟,我想着这应该就是颜侯的主意。”
余户曹点零头:“这个法子行,你也知道我是户曹,如今长安人多,菜不够,烂菜叶子都抢着买。
这个法子真好,只要衙门去牵头,百姓眼皮子浅,只看手里拿着的这点东西但只要确确实实得利,剩下的都好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