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体制就摆在那里,李自成和张献忠,罗汝才的日渐强大,也使得他实际上危机重重,纵使多次击败张献忠,为大明夺回了丧失的无数州府,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朱仙镇一战,李自成还是打得他元气大伤,核心的精锐甲兵损失惨重,只能依靠招揽农民军和败兵扩充势力。
这些都导致了他到最后即使成为了大明关内的最大军阀,依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左良玉到死,也没真的透露过一点想投降清军的意思。
在大明的体制下,任何武将想要造反,都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无论是马进忠,金声桓,还是刘泽清,高杰等人,都从来没有过这种念头。
他们心里想的,无非就是扩充实力,增强兵马,在保命的同时,多抢点钱粮,多贪污些军饷而已。明末的军头们,其实也就这点志气了。
朱慈烺看明白了这一层之后,对付这些军头,便也就有了方略,他太清楚他们想要什么了。同时,他也清楚,自己需要重建君臣之间的信任。而后,朱慈烺又让左梦庚这个当时的一军统帅,详细汇报了“南康之战”的斩获,尤其是实际砍下的鞑子首级。
其他的东西,可以吹嘘,但是这些鞑子首级,大明可是有严苛手续和标准的,想要造假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左梦庚一边禀报,复述当时的军情战况,朱慈烺一边点头表示赞同,不时闻讯几句,每一次都直击要害,使得马进忠,王允成,徐勇,李国英这几个当时隔岸观火,不动如山的家伙,又是一身冷汗。
等到左梦庚基本说完之后,朱慈烺才缓缓开口道:
“这一仗打得好,朕在江北斩杀了八九千鞑子,也没能杀几个鞑子的将领,你们一战,便干掉了卓布泰,还差点将鞑子那个所谓的巴图鲁,也一并擒住,着实是大功。”
一众武将听到朱慈烺自诩杀了八九千鞑子,心中都暗暗偷笑,根本不相信,倒是那些不知兵的文臣,对此深信不疑,甚至觉得少了。
他们不仅不知兵,没有最基本的军事常识,而且还迷之自信,甚至对于自己编造夸大的军报,深信不疑,还有不少人认为只要军队正气净心,拥有美好的德行,便能战胜清军。
“不过.”朱慈烺话锋一转,随即又道:
“两万大军,又是伏击,又在水师的协助之下,困不住一千五百清军,最终也仅仅斩获了一千余八旗马甲,金声桓部还损失惨重,这个战绩可不算好看。”
金声桓闻言,完全不像另外几人那边,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他抓住机会,当即挺身出言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