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虽然数量增多了,但大多是弗朗机炮,威力也不够强,在这样对轰中很快落入了下风。
郑森见状,自然不会继续硬抗,他随即下令水师撤退,只让少数船只干扰,主力则是趁着清军火炮发射散热的间隙,迅速撤到了安全区域。
而洞庭湖水师尽数出动,因为清军火炮轰击造成的那点损失,自然不值一提,清军的火攻船在这种时候,也根本成了笑话,每次一出动,就会直接被郑森一锅端掉。
到这个时候,多尔衮也终于认识到了明军水师的强大实力,咬牙切齿之余,更加不敢在没有兵马接应的情况下,组织强渡。
多尔衮虽然不知道洞庭湖水师的实力不止于此,但他看着这段时间对方的战果,便不难想象,只要明军水师一到,他为了强渡长江搭建的渡河浮桥,顷刻间便会被摧毁。
不过,只要谭泰在南面站稳脚跟,有了接应的大军,浮桥垮了再搭就是了,无非就是前期多死伤几千汉八旗或者绿营军,这对于多尔衮来说,无伤大雅。
十日后,在白螺矶渡口齐聚的清军经过充分的准备,再度开始搭建浮桥,准备就地往南岸输送兵马。
与此同时,岳州城和临湘城内的明军,也开始了行动,洞庭湖水师此时半数都在荆州上游,只有半数能够承当了阻击清军的任务。
而面对谭泰统领的清军骑兵,朱慈烺派出的天骑军,依旧在阻击,并接连打退了两次清军准备不足突袭,正在北岸强渡的清军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抵抗意志。
毕竟,江面宽度超过三里的临湘河段,可不是那么好强渡的,多尔衮的计划很快再度受阻。
但随着谭泰部骑兵在野战中展现了强悍的战力,洞庭湖水师却要着急了,南岸眼看着就要都被清军控制。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朱慈烺布下的障眼法,当他的御案上同时摆着陈福在荆门山的伏击捷报和谭泰部在蒲圻的行动军报时,一个新的计划,便浮现在他的脑中。
否则,郑森麾下的洞庭湖水师,就不是只有半数在岳州了,而天骑军也只是来秀一下肌肉的,示弱之后,便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撤走,让清军再次从容搭建浮桥,继续渡河。
而多尔衮虽然对此前大军的表现颇为不满,但战事的发展最终在他的计划之内,明军的表现也符合他的预期——有一定的实力,但野战实力有限。
随着谭泰部在临湘站稳脚跟,多尔衮此前的策略和安排,瞬间显得稳妥周到,这让他在军中的威信得到了大大加强,对自己的军事才能,更是信心十足!
等到天骑军和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