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比谨慎。
他清楚,自己想要在明军中保住这份兵权,不仅需要战场上的表现,更需要以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赢得朱慈烺的信任。
“一支强军,不是靠威严统御,而是靠人心凝聚。”马宝知道,只有成为朱慈烺麾下不可或缺的一枚棋子,他才能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
正是这种谨慎与通透,使得马宝在这场战斗中指挥若定,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力求不给敌军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盖州城东的战场上,清军的攻势逐渐疲软,士气也随之消沉。
而在明军大营中,埋伏的将士们正整装待发,静待那决定胜负的一刻到来。
朱慈烺静静地站在中军大帐前,他的目光越过层层混乱的战场,落在距离自己两百多步外那片厮杀正酣的营门前。
火光照耀下,明清两军短兵相接,血肉横飞,战况惨烈。
然而,面对这一片刀光剑影,他的神色依旧沉稳,甚至连后退的意思都没有。
此时,一支清军骑兵如洪流般猛冲而来,已然越过了前方的阻击线。
尽管他们的攻势暂时被亲卫军与守卫将士挡下,但那逼近的铁骑却如同寒冬里的刺骨北风,直扑而来。
然而,朱慈烺并未露出丝毫胆怯或慌乱,他转头对身旁的亲卫沉声下令:
“将王旗高高举起!”
伴随着号令,那面象征大明中军的王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迎着战火升腾而起,牢牢吸引住了每一个明军将士的目光。
朱慈烺深知,这一刻,王旗不仅是大营的中心,更是所有明军的希望。
若是它在此时消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事实上,眼下的局势确实已经超出了朱慈烺的预案。
当东西两翼的大营同时遭到袭击,他便果断抽调两个营、五千余兵马驰援。
然而,这一决策使得中军大营的防守力量变得相对薄弱。
如今,三千余精锐清军突袭而至,杨高亲自率领几十名骑兵,竟如尖刀一般硬生生刺破了营门防线!
朱慈烺却依然巍然不动,目光中闪烁着一抹锐利与坚毅。
回忆起在淮河一战的危急时刻,他面对敌军的汹涌攻势依旧指挥若定,丝毫不畏惧。
如今,这些区区数十骑的清军骑兵,他又怎会轻易放在眼里?
“局势凶险,但绝不能乱了阵脚!”他心中暗忖。
朱慈烺深知,身为一军之主,此刻若是选择后撤,无异于自断明军士气。
而龙旗一旦从战场上消失,前线正在浴血奋战的将士必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