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这场战斗的最后胜利。然而,事与愿违。当他执旗亲自冲向敌阵时,一颗铅弹却悄然飞来,击中了他的胯下战马的右腿。
战马失控,赫尔木瞬间被甩了下来,摔倒在泥泞的地面上。还没等他完全恢复平衡,林昌峰便如猛虎般跳出军阵,挥动斧头,几乎是在一瞬之间,“嘭”的一声,斧头直劈赫尔木的脑袋,生死未卜之前,赫尔木甚至连攻击者是谁都未曾意识到。
随着赫尔木倒下,清军的士气也随之崩塌。明军的最后一轮火器攻击击中了清军的主将,赫尔木的死标志着清军的精神支柱瓦解,而八旗兵原本就已因为反复遭遇重击,处于停顿状态。
此时的清军,面对这些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直冲过来的明军,完全乱了阵脚。那些依靠骑兵优势勉力维持阵形的清军,如今面对明军的反击,顿时乱作一团,根本无法再有效反击。
如果不是骑兵数量的优势,他们恐怕早已被彻底击溃。此时的林昌峰,凭借着个人的勇猛和率先冲锋的行动,迅速带动了全军的士气。
他的突袭行动为明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陈福终于抓住机会,成功完成了两侧的包抄。经过精心布置,明军的三面夹击终于真正生效,清军被完全围困,战斗的节奏瞬间发生了逆转。
与此同时,从另一方向赶来的常青山部队,也趁着清军主力与明军激烈交战的空隙,成功突袭了多尔衮的大营。
多尔衮原本正带领大军与朱慈烺大军在正面激烈厮杀,双方一度胶着,明军的三面夹击让清军骑兵的优势被大大削弱。
此时,明军依靠两翼骑步协同作战,渐渐平衡了骑兵与步兵之间的力量对比,而清军主将赫尔木的阵亡更是令士气大跌,骑兵的优势难以再发挥作用。
然而,当常青山的部队打入大营,焚烧清军的帐篷并放火烧连营时,局势瞬间变得更加危险。
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整个清军大营仿佛陷入了地狱,明军的火力以及突袭的震撼效果,给了多尔衮极大的压力。
看到大营被焚烧,常青山部的气势如同千军万马压过来一样,令多尔衮顿时意识到大势已去。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可能中了明军的埋伏,但他并未想到,局势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急转直下。大营被火焚,远处烟尘滚滚,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是多尔衮,也无法继续坚定进攻下去。
毕竟,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他深知,继续留下来只会是自取灭亡。于是,他果断下令撤退,带领部队迅速后撤,朝着辽中的方向撤去。
当战场上的局势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