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都不存在了一样。
他除了疯狂向白象王告急,根本拿不出多少应对措施。
而白象王能怎么办呢?
十月初十,三路汇集的清军摸清了缅军底细,觉得他们也不过如此。
于是全军上下都相信前次明瑞失败,是因为太过托大,孤军深入所致。
而他们此时并未孤军深入,补给虽然有点紧张,但因为靠近云南没有被袭击的可能性,于是士气大振。
面对缅军在新街仓促建设的工事,清军上下一心,水师先是在伊洛瓦底江大破缅军水师,夺得战船十余,杀数百人。
随后水陆合兵,进攻新街右侧江中的沙洲,再次杀敌百余,成功占领。
在岸边,老将阿里衮亲率三百前锋护军,三百西僰兵,连下缅军在新街外的三道营寨,杀敌四百余。
这一套连招下来,缅军又损失上千,眼看新街完全守不住,主帅梯诃波底只能命令前线的莽聂缈遮撤退。
缅军趁夜焚毁营寨和带不走的物资,匆忙向工事更加坚固的老官屯撤退,清军则趁机抵达了缅军的这道最后防线。
身在阿瓦的白象王心急如焚,要是老官屯再守不住的话,清军顺水而下,前番阻挡明瑞的象孔城这种纯陆上要塞,就会完全失去作用,阿瓦就无险可守了。
是以在接到马哈.希修的告急后,白象王根本抽不出一点援军和物资,这些东西,都必须运往老官屯前线。
于是白象王只能指示马哈.希修以和谈的名义拖住郑信,声言只要郑信愿意同意和谈,白象王就可以不再进攻暹罗。
郑信哈哈大笑,对文武群臣说道:“白象王穷途末路,竟然还敢大言不惭,这不过是拖延之计耳。”
作为还没得到清朝册封的郑信,当然会这么说,因为傅恒派出的侍卫就在郑信军中。
同样的,李侍尧的戈什哈李与隆也在莫子布的军中。
他们作为三方协调行动存在的,也是郑信和莫子布确实出力的证据。
傅恒自然怕被这对翁婿给坑了,因此早就做好了准备,如果郑信和莫子布出工不出力,那么请封等一切好处,想都别想。
等到私下时,郑信对左右解释道:“白象王若是愿意退出兰纳,我们或许可以和谈。
但他显然还存了等大清撤军后,继续进攻暹罗的念头,是以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缅人的谎言。”
之所以要解释,郑信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此时的吞武里王朝初建,百废待兴,民众自阿迦达王继位起,就开始饱经战火,人心思安。
若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