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军的旗号,声称自己是到顺化效忠王孙阮褔旸的,因此一路州县兵都望风而降。
等到阮文岳占领沱灢(岘港)后,已经膨胀到了四万人。
同时,北河郑军也赶到了顺化城外。
此时的顺化,随着定王阮褔淳的逃走,秩序已经完全失去,百姓逃散大半,城中如同鬼蜮。
阮褔淳出走时,已经将位子传给了侄子阮褔旸,自称太上国主,阮褔旸成了第十一代阮主。
眼见北河郑军到来,走投无路的阮褔旸与逃归的阮文政,宗室阮褔等人倾尽府库赏赐剩余的广南禁军,四千多人个个动员,牢牢占据着顺化的王城。
这王城自建立之初,就是为了作为最后堡垒而建立的,因此极为坚固。
黄五福遣黄廷体入城,见王城守卫严密,阮褔旸在城头答话应对得体,于是留下五百步骑看守王城,他亲率大军南下,去寻西山军了。
西元1772年3月4日,满清乾隆三十七年,二月初一。
北河郑军与西山军的前锋,在沱灢(岘港)以北二十里的和荣县锦沙村相遇。
西山军以李集亭为先锋,击退郑军先锋,杀百余,郑军先锋退至锦沙一处丘陵固守,等待大军到来。
二月初十,黄五福亲率步骑三万二千赶到,与西山军四万,隔着一条小溪对峙。黄五福在北郑,就是靠着击败阮陀求、黄公质等农民起义军而起家的,因此极为轻视西山军。
他见西山军扎营散漫,旗帜混乱,军服五八门,意气风发的大笑几声,十分得意的对左右说道:
“我此来,一下顺化,擒获广南君臣,二则可以剿灭此等黠贼,得会安、升华、归仁诸地。
可谓退已得大半壁江山,进可窥嘉定而一统。
此等功业,足可告慰郑氏历代先主,报答先王知遇之恩了。”
黄五福有理由激动,因为这是安南分裂两百年以来,第一次出现统一的曙光。
于是,第二日黄五福迫不及待的命黄廷宝率步军主力一万渡过小溪,主动挑战西山军。
西山军这边,李集亭和李广才两人,还是没能躲过阮文岳的‘暗箭’。
在军议中,阮文岳借着士气高涨的集体会议,公推由李集亭的忠义军为先锋,李广才的和义军为中军,阮文岳殿后。
当然,为了不让两人不服,也为了不做的太难看,阮文岳自己也不想战败,于是他抽调数千人补充到李集亭和李广才的军中。
战斗在上午九点打响,连黄五福都轻视西山军,郑军上下也骄横无比。
黄廷宝把李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