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因此培养了许多粗通文墨的子弟。
但同时,顺化高门又没法给这些子弟提供足够施展才华的地方,以前阮氏朝廷运作还正常的时候,这样的子弟都是打发到归仁和嘉定去跟占婆与高人争夺土地的。
但近二三十年朝政混乱,这个路子就断了,这些散落在高门底层,粗通文墨,往往还能使刀耍枪的子弟都被困在乡间,说郁郁不得志都是轻的,好多已经穷困潦倒了。”
“你的意思,是把这些地分给他们?”莫子布脸上一喜,没想到,安南竟然还藏着这一批伪武士阶层。
其实我莫大王就是没有细想,广南阮氏能在一百年的时间,夏君夷民完全消化了占婆这样的大国,还把高人和上人等蛮族同化的奄奄一息,儒学世家没点战斗力,下面的子弟没有几个能文能武的怎么可能。
这也是后世越南战斗力在中南半岛非常抢眼的原因,甚至是基因之一,因为他们从古至今,就是这么去对付柬埔寨、老挝等国的。
“不能直接分给他们,大王可拿出一部分地,然后开一届乡试恩科。
题目就以黎利起兵反明与莫太祖归明为题,不让写八股文,就写策论时评。
能明白大王意图,跟上大王归京为汉脚步的,让他们家三抽一。
其中一丁去西婆罗洲屯垦,其余两丁就可以在家耕读为大王效命,地可以多分一点,一丁给五十亩,让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在地方上抚养儿女,学文练武以备征召。”
郑锦水脸上,一片指点江山的激昂,完全沉浸到那种指挥方遒的快感中去了。
“其余剩下的土地,就全部建设为王庄,那些不能文武的佃户反正也习惯了给别人种地,干脆让他们给大王种地算了。
这样他们也能安心,有劳役还可以直接征发他们。”
“不错,阿水你成长了,有一国重臣的模样了。”莫子布一副老怀大慰的模样,然后就在郑锦水有些洋洋得意的时候,莫大王话锋一转。
“但即便这样,如今谣言已经满天飞,我们现在辟谣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就跟你说的一样,下面的官吏都是高门的人,他们才不会尽心尽力为我们办事。
而就算尽心办事,如果来应考的粗通文墨高门子弟都坚持认为黎利是顺应天命,本王那位伯祖莫登庸是卖国求荣呢,这样的人才我们根本不敢取啊。”
郑锦水闻言一愣,立刻就皱着眉头开始冥思苦想,方才的洋洋得意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其实郑锦水的建议是非常有用的,总结起来就是统一思想和高门再分配。
那些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