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回答道:“接到大王教令后,三人均已启行,最多三日就能到达东京。”
莫子布点了点头,他当然不会信郑森的一面之词,所以要问问吴家父子三人,他们都是儒学大家,一定知道的更加具体。
“让他们三人到东京后,立刻进宫觐见。”
。。。。
马车上,吴时任和潘辉益满头大汗的正帮着吴时仕在删减内容。
因为吴时仕在莫子布进北河前,担任的是为二百多年前史官吴士连,也是他的堂祖宗续写《大越史记全书》的任务。
这刚把莫朝的历史写完,我莫大王就打到东京城了,吓得吴时仕赶紧把以前骂莫朝的文字进行删减,然后填补上一些符合莫子布理论的好话。
至于为什么这么着急来删减,那是因为吴时仕担任史官,续写大越史记全书的事,北河上下都知道。
而且吴时仕为了给自己造声望,连写到哪里都说出去了。
好家伙,不赶紧删减并增加一些的话,万一这次莫大王召他们父子三人到东京,就是为了看看这史书呢。真要原文呈上去,父子三人的脑袋保不保得住,都是未知。
一路改的手都要抽筋了,终于在进东京城之前删改完毕,父子三人同时长长的松了口气,感觉灵魂终于回到了自己身上。
这父子三人怎么说呢,性格上并不属于那种非常清高,孤芳自赏又自诩忠义,为国为民的那种所谓清流。
历史上阮文惠进北河了,大部分高门都不愿意跟阮文惠合作,对西山朝授予的官职也拒不接受。
当时父亲吴时仕已死,但吴仕任和潘辉益二人都投靠了西山朝,当起西山朝的大官。
可以说,这三人的人生哲学,就是谁重用我,我跟谁混,也不求当多大的官,只要能把吴家世代相传的职业-史官给当下去,并维持清威吴家的高门和士林领袖地位就行。
更何况,在安南,儒学学的越好的,其实越倾向回归。
因为只要你学下去,最后总会发现,安南的一切,其实都源自中原,就是中原的一部分。
进入王宫,走到了殿门口,吴时任还忍不住问老爹吴时仕。
“父亲,咱们删减了对莫朝不利的话,拥护了仁德大王的主张,此事传出去,恐怕会惹得士林嘲笑啊!”
“是啊,桂堂先生(黎贵惇)也在编写大越通史,我们与他所写相反,恐怕会被归为异类,有伤吴氏在士林中的地位。”
吴时仕看着儿子吴时任和女婿潘辉益,又看了看近在咫尺的王宫万寿殿,压低声音说道:
“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