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司文官武将建庙纪念,为他们上谥号,并敕封他们留在安南的后裔。
其中最为特殊的人,就是莫邃。
此人官居大明交趾布政使司右参政,对于大明收复安南,他居功至伟。
带领千余交趾汉人,请求明朝直接统治交趾的是他。
跟随英国公张辅剿灭陈朝后裔反抗,一直把人追到顺化附近斩首的是他。
擒拿胡季犛之子胡汉苍以及胡汉苍之子,胡朝王太子胡芮的还是他。
只可惜在永乐十年,巨寇侬文历占据谅山作乱,莫邃率领卫所军前去讨伐,大获全胜。
但此战莫邃却在战场上不小心中了流矢,入肉虽深,不过当时并未有什么生命危险,可哪知这箭矢上抹了毒药,莫邃突然在夜间剧毒攻心,吐血而亡。
这真是气数,此人当时在交趾,是士林领袖,又能领兵打仗,允文允武,他要是不意外战死,交趾的情况根本不会败坏的那么快。
而明朝方面,并未认识到莫邃此人对交趾布政使司的重要性,他战死之后,连个谥号都没给,甚至连记录都不多。
一直等到弘治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邱濬撰写《平定交南录》时,才简简单单的记载了一笔‘时有土官莫邃领兵深入,中毒箭死。’
说实话吧,大明朝有的时候,还是过于有些没心没肺了。
而莫邃的事迹得到承认,还得等到莫登庸到了越南。
他冒称莫挺之的子孙,建立莫朝之后,往上追封祖先,就把莫邃这真正的莫挺之子孙,也认为了祖先,或者说,莫登庸确实有可能是莫邃的后代。
于是莫登庸追尊莫邃为裕祖,谥号‘肇福弘道积德皇帝’。
呃,这么一看,莫登庸举国内附,似乎也很顺理成章,难怪他没多少心理负担。
除了莫邃以外,交趾都指挥使陈封,顺化知府杜维忠,交趾布政使司参政梁汝,乂安知府琴彭,乂安卫指挥使琴烂,清化同知陶季容等还能找到后人的大明交趾布政使司文官武将子孙,都来到了此地。
嗯,莫邃的后人也来了,其实在北河,莫氏的子孙还是不少的,毕竟是前朝王族。
除了黄公质这样的直系后裔被迫改姓黄以外,还有许多莫氏的疏宗,得以继续以莫为姓。
并且因为莫氏极为重视文教,这些疏宗还混的不错,有的还当过三四品的高官。
这些人,对于莫子布打回北河,那简直是欣喜若狂啊!
因为越南莫氏和粤西莫氏,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莫子布先祖莫仕平,还当过明时东关(京)的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