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然会有福报。”
陈韶昶出来之后,那几家交趾布政使司文官武将后裔,也纷纷出来献出了族产。
随后吴氏父子也出来了,他们虽然是高门,吴家还是传承了四五百年的史官家族,但并不算很有钱,他们只用交出不到五千亩,也没什么不乐意的。
唯一舍不得是裴世达,他们家可是海阳第一大族,田产占了整个海阳镇荆门县的一半还多,足足有十九万亩土地,这下吐出来,可就遭了老罪了。
但是裴世达心里很明白,他还能在这里,一是莫子布进北河后他很识趣,另一方面,就是顺州大战时,他向莫子布通风报信的功劳。
“海阳裴氏,也愿意交出土地,只请大王看在裴氏子弟众多,分割之时,还请多多考虑他们。”
“这自然不是问题!”莫子布满口答应了,只要这些高门交了土地,失去对下面百姓的人身控制权,那他们就还是可以用的。
毕竟寒门子弟虽然有才的多,但大多还是缺少一些上层视野,用他们做知县、乡老什么的,让他们在底层发动土改也可以。
但是不宜把他们一下提到国家最高层面,那就反而会变成拔苗助长害了他们。
所以在国家层面,还是要让一部分可以放心的高门暂时顶一顶。
高门察举过后,就是寒门的科举了。
在以往的北郑科举中,哪怕是会试,你只要缴钱,哪怕大字不识一个都能来参考,虽然不能中式,但也会把这份为国取士的庄严搅乱。
所以莫子布这次肯定不能这么整了,因此不但规格办的大,审核还非常严格,只有寒门士子能考,其余人一概不许。
。。。。
阮庄摸了摸后背的虚汗,为了节省钱买笔墨,他已经一天没吃饭,身体已经相当虚弱了。
与他一起结伴的七八个寒门士子都差不多,这些人大多来自山西镇安朗县的下雷乡,都算是乡党,因此结伴而行。
从山西镇到东京可不近,他们一路走来,好多人连鞋都走破了。
当他们穿着破烂的长袍,裹满灰尘出现在东京西门的时候,真的不像是什么士子,更像是乞丐。
‘咕咚!’阮庄突然听到身边最要好的朋友陈辉林,传来剧烈的吞咽声。
阮庄惊讶的回头,只见与他一样饿了一天多的陈辉林,目光痴痴的看着远处一个小棚子。
阮庄也顺着视线看去,视线落在了一个飘扬着招牌的大棚子下面,棚子里坐着满满的人,他们都捧着一个大土陶碗唏哩呼噜的在吞咽。
这是一碗最好的米粉,粉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