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别人能胜任,因为黄忠仝原本就是他的心腹亲将。
而李献文的能力也足以胜任,他自己也有心出来闯荡一番。
作为兴唐王国武勋的第一把交椅,带着数千人入股的大股东,这些年李献文为了不在兴唐内部形成另一个山头,一直没有插手兵事。
从最开始的坐镇丹城(丹那沙林)到坐镇下缅甸,再到坐镇北大年,最后在归仁一呆就是四年。
到了现在,莫子布已经完成天命,集大权于一身,李献文哪怕出山也不会造成分裂之后,莫子布才将他放出来做事。
同时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兴唐逐渐走到了和满清角力的舞台上了,这种情况下,广州的昆仑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而黄忠仝只是李献文的亲将出身,在兴唐内部并不算排名靠前的,与莫子布的关系也不是特别亲近。
所以继续让黄忠仝是不合适的,这种未来势必会演化成特务组织的存在,需要一个李献文这样的人去坐镇。
至于黄忠仝,广西的事了之后,就会进入军界,立下功劳后很快会封爵,也算是对他的补偿。
人群中,有人看着李献文的绯袍和乌纱帽突然泪流满面。
此人不是沙贝陈氏的子孙,但他也姓陈,乃是岭南三忠之首陈邦彦的重孙子,其祖父陈恭尹乃是陈邦彦长子。
陈恭尹在陈邦彦殉国之后躲了起来,终生不仕清,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子,算是给陈邦彦留下了一支血脉。
李献文到了祠堂内部之后,脱下头上的乌纱帽,露出了非常标准的束发,而后看着祠堂正中陈子壮的绘像郑重的行叩拜大礼。
祠堂内的陈氏子弟哭成一片,这个家族是非常坚韧的。
历史上陈子壮死后,沙贝陈氏子弟发誓绝不仕清,而且说到做到了。
后世广州白云区沙贝村陈氏的祠堂中,历代祖先名宦画像自陈子壮就截止了,全部是汉家绯袍乌纱,没有一个身着满清官服的画像。
作为一个世代簪缨的家族来说,放弃了两百多年的子孙前途,真的非常不容易。
“敢问大人,兴唐皆是如此,已经复我汉人衣冠了吗?”李献文叩拜陈子壮完毕,陈邦彦的重孙陈松峰走上前来问道。
李献文缓缓摇了摇头,“南洋,本非我华夏之地,乃是我等不肯臣清祖先的暂留所在,土人数以千万,华人不过十数万,要恢复衣冠谈何容易。”
看到周围的人都露出了黯然的神色,李献文把手举到左侧头前,行抱拳礼,“幸得仁德大王承天应命而至,十年中披荆斩棘,风餐露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