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自己人出身,搞经济贸易和外交还行,但压根没怎么种过地,不了解下面情况。
要么是梁国治这样的江南诗礼之家出身,江南与湖广情况不同不说,站在梁国治的阶级立场上,他就不会对这件事尽心尽力。
虽然梁国治素来乐善好施,爱护百姓,生活简朴,不贪钱财,但这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梁国治家是大地主。
他不贪钱财,是因为他家就不缺钱财,光是良田就有两万多亩,还是绍兴的上田,总价值超过六十万两银子,他贪那三瓜两枣有什么意思。
所以,梁国治能帮莫子布制定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但是搞均田你就千万别问他了。
至于其他大臣也多不靠谱,他们不是闽粤的勋臣海商,就是江南的大地主,大工坊主。
其他事他们能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均田是万万不会的。
最后莫子布突然想起来了,在安陆府抗拒湖北民团的李潢不就是本地人嘛。
李潢家是只有几十亩地的小地主,这些人跟未来一家二三十亩地的自耕富农才是一个阶级的,均田这事应该问这样的人。
。。。。
李潢最近真是走路都带风,他想过会经历艰苦磨难后会收获大大的好处,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这么轻松。
最近,不但是他李潢,整个安陆府人在湖北,那是要多得意就有多得意。
据说等湖广两省都安定之后,举行的恩科和举荐中,安陆府起码七品以上的官员,要出现最少二十个。
而就在李潢要进入行宫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拦住了他,正是从长沙来的周锡溥。
周锡溥其实早就到了武昌,但是他根本没去拜见莫子布,甚至连身份都没暴露。
自从到了武昌后,周锡溥越来越看明白了,陈辉祖这样的人是必死无疑的,敢在莫光中这样的狠人面前,还想当地方土皇帝,你不死谁死。
不过陈辉祖死定了,湖南还是要找一条出路的,所以这些天,周锡溥一直都在行宫外围蹲守,直到他终于蹲到了熟人。
李潢和周锡溥两人虽然不是同一届考中进士的,但都是湖广老乡,此前已经结伴到北京考过一次乡试了,都是住在湖广会馆中,关系不说很好,但也不是点头之交。
“文渊兄,你为何在这武昌府。”李潢看到周锡溥也很惊讶,他其实更想问的是周锡溥怎么会出现在行宫外。
不过他马上就明白了,“是陈辉祖让你来的?”
周锡溥拱了拱手,他比李潢大一岁,但在科举上是后辈,所以也用兄称呼李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