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大王休走,臣是忠臣啊
琉球国这一代的国王是尚穆王,他是乾隆四年生人(1739),乾隆十七年继位(1752),今年四十三岁,但已经掌权足足三十年了。
他还在乾隆二十年(1755)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册封,算是根基很牢固的一位琉球王,连萨摩藩都不敢轻易更换的那种。
首里王城,听着外面的喧闹与若隐若现传来的枪炮声,尚穆王突然觉得,他好像什么也决定不了。
此时的琉球政治中心就在首里城,也就是后世琉球的那霸,首里分为王城、外城和那霸港。
国王居于王城,主要贵族阶层首里氏族居于外城。
被称为久米氏族的闽人三十六姓,则在首里以东三公里处自成一系,建筑风格与福建地区相仿,人口也基本都是以福建人为首的华人。
而琉球王国此时的总人口,大约有十五万人左右,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和封建并举,在除了首里以外的各大地区和岛屿,实行半封建制。
国中大部分的间切(相当于镇,下面为村)都有封建主统治,小一些的甚至就直接只有一个村子。
其中,王室成员的领称为王子地头,按司贵族的称为按司地头。
同时,统治一个间切的又被称为总地头,统治一个村的,则被称为协地头。
不过按司并不准许生活在自己的封地,而是全部集中生活在首里。
封地的产出,百姓留下一半后,直接运到首里供领主们享用,这就是首里氏族的来源。
而琉球已经这么小了,下面还有这么多封建领主,所以王室掌握的资源,就可以想而知了,基本就是个县令大小的百里侯。
如果没有那霸港的海外贸易中转,琉球王的家当,是绝对不如中原打一个大地主的。
所以受限于这样的经济实力,琉球的常备军非常少,所辖首里亲军只有十二个队,每队二十人,一共二百四十人。
而就是这二百四十人,还在萨摩藩控制琉球以后,被缩减到了常备五个队,也就是一百人的规模。
此外,琉球还有被称为间切军的征召兵,但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从封建主的地盘上召集起来的。
可是在目前的第二尚氏王朝,封建领主都被要求到首里居住,领地从实领制,变成了遥领制,哪还有能力召集间切军。
唯一还有点武力的,就是他们自己生的一堆庶子和少量仆役,能拉个两三百人出来。
所以,尚穆王左看右看,一堆掌握间切,但是被要求到首里居住的首里氏族跟他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