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里。
南京城已经在望了,阿森抗着大旗走了一个多小时,他浑身都被汗水浸透,几乎都要支撑不住了。
在他身边,吴文耀等少数几个勋臣子弟都围了过来,几乎是搀扶着阿森在往前走。
就在陈光东最为担心的时刻,只听远处传来了阵阵车轮声,一群穿着各式戎装的少年,出现在了他们视线中。
包括正与吴文耀争夺蒸汽机改进发明之法的钱绎也在人群中,这里全部是南京各勋臣高官甚至豪商的子弟,他们驾着家里的马车,赶到了这边。
“殿下,我们来了,我们来了。”这些十来岁的少年欢叫着,报上自己的家门。
阿森满是汗珠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仿佛看见了父亲正在皇城上冲着他笑,身后的将士们,应该也露出了笑容吧。
“让将士们上马车,我们一起为他们抗旗开路!”阿森大声喊着。
第一个走到他身边的,就是皇后陪嫁丫鬟吴蒨所生,曾经被视为阿森对手的九岁皇次子阿栩。
“阿兄,我来帮你!”阿栩用清脆的声音喊道。
“好,阿栩,你来,我们一起向前走。”阿森极为惊喜,脸上露出了感动的神色。
“你们也来,都来!”阿森又向着周围的勋臣高官豪绅子弟招手。
霎那间,欢声四起,几十上百少年簇拥着阿森,交替扛着征印军的大旗,向皇城走去。
而征印军的伤员们,则在面红耳赤和泪闪闪中,坐上了勋臣高官家的马车。
及至南京城外,欢呼声更大。
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几度沉沦后,终于在现在,迸发出了它的辉光。
现在的南京应天府,与后世的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此时的南京。大量军校围绕,步军、骑兵、水兵都有,民间三级教育极为完备。
大量南京土著投身军旅,以成为皇帝禁卫为荣,武德充沛的仿佛回到了吴越时期的江南。
聚宝门下,近千学生兵身着学校戎装,或白、或青、或红,五颜六色整整齐齐。
他们在每个学校必备的军事教官指挥下,步伐异常整齐,齐步向着征印军的伤员而来。
最前面的小学生,最多也就十岁上下,却已经像模像样了。
他们排着横排,甚至连脚步都是一致的,做工精良的木枪上,刺刀还被特意刷了白漆,看起来极为显眼。
看到征印军伤员到,他们在军事教官的指挥下,突然勒步,将扛在肩上的木枪放了下来。
“敬礼!”教官大喝一声。
唰!数百双手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