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太上皇,您老又得挪窝了
紫禁城,兴唐阁,今日是内廷枢密大臣梁国治乞骸骨告老还乡的日子,因此十分热闹。
不但内廷的侍从文官司侍中,参谋军官司军师祭酒在,外朝的内阁辅臣,各部尚书,除了不在南京应天府的,都过来了。
莫子布的这个大虞朝,跟他本人一样,展现出了一种极致的缝合能力。
按理说,这内外朝并行,一定会造成互相争权夺利,龃龉不断,但实际上,就目前来说,内外廷非常的和谐。
因为在莫子布的掌控下,内廷侍从文官司实际上就是个没有批红权的司礼监,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
披红的权力一半在皇帝手里,一半在内廷枢密大臣手里。
而侍从文官司的翰林,七成是从正统官员,主要是进士出身的朝廷各部、大理寺、御史台以及各府县官员中选取有两三年施政经验的官员。
其余三成,则是皇帝通过各地名士、勋臣的察举,或者亲自拣选征召的非进士出身官员。
嗯,实际上这就是后世共和国的中储干部的中央选调生、定向选调生和非定向选调生,莫子布直接抄袭的。
这三种选调生进入了内廷后,一般任职三到五年,优异者再就会被皇帝放出去,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外朝的阁老、部堂很多都这样度过金。
七成给正规进士,避免了他们不满,三成掌握在自己手里,使莫子布有足够的权力,驱使官员们去往艰苦地区,比如西域、青塘、南洋等地任职。
因为只要你入了皇帝的法眼,哪怕考不上进士,前途也能不错。
那么在科举上卷不过,但确实有干实事能力的,往往就会选择这样一条路。
而内廷的参谋军官司,实际上就是皇帝指挥近卫军和海军的军事机构,他们与外朝其他部门,根本没有多少冲突。
外朝任何人,包括勋臣,也没有谁胆子大到来插手近卫军,这可是夷族的大罪。
“陛下,老臣若是身体康健,是真希望再为您效忠的,只可惜沉疴泛起、气力不济了。”梁国治还真不是在客气,他是真挺喜欢在皇帝麾下干事的。
如果让梁国治用一个词来形容皇帝的话,那一定是规矩。
这位光中皇帝,是梁国治生平仅见最守规矩制度的皇帝,似乎他从小到大都一直在规矩中长大的一样。
在光中皇帝身边任事,完全不像在乾隆身边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战战兢兢,虽然压迫感还是很有一些,毕竟是九五之尊。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不踩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