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莫子布突然就明白朱元璋的无奈了。
不用南北榜,南方派就要在经济、文化、政治上完全控制朝政了。不杀勋贵,这些人和他们的子孙,就会不断占据国家头部,排挤任何的后来者,最后形成一块铁板,任谁也插不进去手。
原来是这样!
呵呵,不打击江南士绅文官集团,世人怎么知道皇帝还是全天下人的君父。
不遏制闽粤勋贵,世人怎么知道,这个皇朝是皇帝的皇朝,勋贵们只是臣子,而不是股东呢。
“陛下,臣建议,将使司推广到全国,分南洋、东洋、西北、东北、西南五大使司,分宗室大臣前往坐镇。
限制江南、岭南人士到这五使司处任县令及以下的基础官职,以免他们用江南和岭南的经验胡乱指挥。
同时,在江南、岭南废除已经基本起不到作用的学道,启用新学系统。
湖广、中原、巴蜀,则采取渐进式革新,分十年时间,慢慢普及新学,以及与新学相辅相成的新式科举。
同时,在各使司,特别是湖广、中原建设一批太学,全力培养新式人才。
多让他们到江南、岭南来做官,见识新气象,朝廷大员中,也要注意给这些地方之人留位置。”
林通的这个建议,其实就跟共和国最开始实行的地方局一样。
都是新朝初建,国家各方面差距过大,地盘太广,而交通又相对困难,但还要兼顾建设,所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治理方式。
“那先发地区虹吸后发地区,这个事情又该如何解决?”莫子布轻声问道。
“只能通过财政的手段来弥补了,臣建议课岭南、江南之税后,由国家调拨,弥补其余各省。”
林通咬着牙说道,他目前也没什么别的好办法,用财政弥补已经是他细致研究和推演后,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莫子布则点了点头,财政转移嘛,后世也在用。
只不过后世用效果很好,那是因为交通、支付、转移和账册方面已经极为便捷。
这个时代肯定达不到那种程度,所以施行起来的难度很大,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
但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这却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政策了,如果中间有问题,那就一边施行一边改。
“臣赞同恩平伯所提之策略,同时,臣还建议陛下,限制闽粤勋臣和江南士绅文臣以商行向内陆各地伸手。
将他们资本,尽可能的堵截到煤铁产业和南洋去,甚至可以为开拓瞻洲,北美等地提供高额奖赏,鼓励他们大力外拓。”
赞同首辅大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