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这样一来,那以后州县主官、佐贰官可就没现在这么逍遥了。
比如这包知县,要是咱们都是议员的话,这会就可以进去,要他必须要做合理解释了。”
“这,朝廷上下官员能同意了?”有人的嗅觉也很敏锐,忍不住惊讶的问道。
“我听说。”王举人压低了声音,他母亲姓袁,是刚刚去世,追赠太子太保的袁守侗之邹平袁氏家族的旁系,因此能接触到一些别人不能接触到的事情。
“陛下因为国事逐渐繁杂,有意恢复被洪武爷废除的宰相之位,以后很可能就不是首辅、次辅,而是首相、副相了。”
王举人砸吧了两下嘴,宰相啊,好几百年没出现过了吧。
问话的人理解了,感情是皇帝做了这么大的让步,把相权还给了最高层的文官。
这要是皇帝推动,朝廷中枢大臣同意,下面的州县官员压根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吱呀!’
就在他们吵吵闹闹的时候,县衙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包县令穿着一件有些皱巴巴的青袍,满脸悲苦的坐在县衙正堂。
这不像是来审案的,好像是被逼无奈要上梁山一般。
“大老爷,您要为小民做主啊,小民全家就靠这几亩地过活,老母亲还生了病日日都得吃药,要是没了这几亩地,全家都没活路了。”
衙役们威武声还没喊完,衙门口围观的人群还没停止叽叽喳喳,急坏了的宋有根就赶紧扑了过去,大喊诉苦。
“没活路?”包知县还没说话,王举人就大吼一声,“你好大的胆子,如今圣天子在朝,驱逐鞑虏,重拾河山,万里江山,海晏河清,怎么会没了活路?”
王举人越说越是声色俱厉,“这就算在本地没了活路,去陕甘,去辽阳,去南洋,去了就是一人几十亩地,日子好着呢,你在怎么敢说没了活路?”
包致和赶紧摆了摆手,嘴里哼哼着,“无知小民,慌不择言,即便就是圣人听到了也只是随口一笑而已,松年兄不必如此激动。”
“宋有根,我记得你全家六口人,有地九亩。
这几年虽然干旱,但临清临近卫河,还是能有水灌溉,日子比一般人家过得还好些,怎么会到了借贷的地步呢?”包知县有些不解的问道。
他不问还好,这一问,宋有根顿时就眼泪汪汪了,“地是有了,可是这些粮食价格却低,因为通过大运河来的南方大米实在太多了。
这光是粮食不值钱就算了,大不了自己吃,可是现在这临清,织布也不值钱了。
从大运河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