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再光靠男人去了。
一是混血儿越早越多,不利于主体民族,二是这三地方男极多女极少的状况不改变,是要出问题的。
同时,江南、岭南、湖广、河南河北和山东的纺织业都在快速发展,不一定说纺织行业女织工就一定比男织工更有效率更擅长。
而是男性能进纺织厂的基本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只有女人,他们不但还有极大劳动潜力可挖,工资还能比男人低一点。
说白了,就是朝廷需要女人也开始过番闯关,资本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劳力来源。
把妇女禁锢在家中的这保守的老一套,已经开始严重阻碍社会进步了。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不管是人还是群体,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是没人能想起来你的。
但这也总比继续用宋代就开始被念歪的理学,继续禁锢身心要好得多。
当然,阿森表现的如此强硬,甚至有点迫切,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对母亲已经起了逆反心理。
贵妃陈家小表妹教育儿子的手段,还是过于粗暴了。
这让阿森还是有些童年阴影,他觉得自己母亲有些歇斯底里,就是见识不够,思想没解放的原因。
。。。。
蒸汽机车一路颠簸,等到众人都觉得有些受不了的时候,旅途也宣告暂时结束。
因为目前就铺了从北京城到邯郸,这四百公里长的车轨,自邯郸之后,又要开始一路步行。
不过阿森也借此机会,看到了一路而来最真实的民间。
在肥沃的河北平原,大虞朝廷却在实际上,并没有修建多少水利工程。
这里的一切,都跟满清时期区别不大,除了百姓们分到了一点土地以外。
而这,并不是朝廷没有能力,不知道要修水利,恰恰是故意的。
按照皇帝莫子布和朝臣们一致商议的策略,是要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这样的中原大省,培育出一大批有二三百亩地,耕牛数头,驽马数匹的小地主的。
至于其他人,统统赶出去拓殖。
所以在河北,人均拥有土地的上限,在前年就被调整到了五十亩。
这样一家五口能合法拥有的土地,就达到了二百五十亩,要是小夫妻生育能力再强一点,上限还会更高。
而这个政策,效果是十分明显的,阿森一路而来,就看到了大量破产的农户出售了自己的土地,拖儿带女被官差跟看管牲口一样,带领着前往下一个拓殖出发点。
阿森心里有点难受,他抬起手指了指远方。
远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