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不是驱逐机,不过,这却是一个开始,也许……
“早晚有一天,中国也会造成驱逐机!”
“发动机是一切动力机械的根本!”
在北方通用动力公司的精铸车间内,手拿着刚刚生产出的,几近完美的铝制精铸缸,袁伯焘对身边的沈培民说道,他们两人都是清华留美预备生出身,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机械系,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们与美国普惠公司的技术专家,共同从事着普惠r-1830发动机的国产化工作,普惠r-1830发动机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为了引进这一技术,通用动力公司不仅构买了50部发动机同时还以2。5万美元的价格引进r-1830发动机的制造造技术,对于公司而言,引进生产这种先进发动机,最直接的影响是——一次技术进步,r-1830发动机的气缸散热片,采用一次精铸而成,较之过去散热片采用铸型再切削,犹如工艺品制作一般消耗了大量的生产工时,而且还需要熟练工人长期积累起来丰富经验方可进行,但r-1830发动机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情况,当然这种技术进步,需要设备作为补充,这精铸车间内价值十数万美元的精铸机,正是为满足发动机生产,而特意向美国定购的。
“在飞机上更是如此!”
放下那个经检验并不合格的铝制精铸气缸,袁伯寿的神情中带着一丝凝重,现在精铸件的成品率并不高,只有不到60%的合格率。
“一架设计完美的飞机,会因为发动机而沦为失败之作,而一台优良的发动机,却可以成就一架设计平庸的飞机,在驱逐机上尤是如此,但……”
回头看着自己的学弟,袁伯焘的眉头微微一皱。
“低劣的制工艺会毁掉最完美的设计,现在……”
看着那堆满一堆车的精铸件,袁伯焘的神情中略带着一些不满。
“我们的设计落于国外,就连制造工艺……引进了美国的全套设备、制造流程,甚至就连生产亦是由美方监督,可……”
成品率太低,难怪美方技术人员会成本抱怨,抱怨着技术人员没能严格遵守各种生产规章。
“现在,先把设计放到一边,首先必须再一次严格重申技术规章,必须无条件的遵守美方技术规章和生产流程,这是不容质疑的!”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在负责r-1830的国产化的过程中,袁伯焘一次又一次的意识到,中国的落后,并不仅仅只是科学技术上的落后,而是各个方面的落后,从看似简单的制造工艺,再到作为基础的原料,在制造工艺上,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