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山东人,他自然痛恨不战而逃的第三集团军,在内心里自然佩服死守邯彰的邯彰军。
“厅长,这次咱们有了邯彰军的帮助,日子可就好过了!”
傍晚时分,空中起了雾,码头镇的上一户户人家的电灯便亮了起来,邹平作为最早实施邯彰乡建的地区,这里的乡村与邯彰的大多数乡村一样,引入了小型发电机即用于乡村工厂用电,又可用于照明,只不过电灯照明仅局限于乡村工厂以及国民小学、乡农学校以及少数富户人家,天一黑,在国民小学和乡农学校、乡公所和街的店铺里,这里已经住满了从各地赶来自卫队员,在镇口,一些队员警惕的看着浓雾,执行着警戒,在雾色中,方子明随着宋云山朝着镇口的一个宅院走去,这处宅院是方子明率领的先遣队的驻队,所谓的先遣队,不过只有四十六人罢了。
“早在一个月前,各县的乡建科长就已经联络各乡成立抗日救国义勇军,而各县的乡农学校军事主任,有五成曾于邯彰或受训,还有四成左右在省建设院受训,建设研究院的教官亦是邯彰派出,所以,我们对各县乡义勇军、乡自卫队的掌握还是比较得力的,现在山东108县中的78县成立了县义勇军,另外三十个县成立了县自卫队,根据当前的局势,何厅长计划编成鲁北游击队,建立一支总队,各县建立支队,……”
在宋云山的解释中,方子明的却把话峰一转,压低声音询问道。
“队长,您在电报中提到,有人和咱们争夺自卫队?”
表面上方子明是预十师的一参参谋,但实际上,他却是防卫司令部军事情报处的情报官,而情报外派他率领先遣队过来,就是为了了解这里的情况,确保山东游击部队归属司令部指挥。
“从各地过去的报告来看,早在日军进攻山东之前,在一些乡村就有部分学校的教员组织抗日救国军,并试图收编乡自卫队,不过大都被各县乡建科顶了回去,这一年多乡建科在乡村的声誉很好,士绅和百姓也都支持乡建科,不过还是有一些乡村的自卫队被其通过师生关系、结拜关系拉走了。”
提及有人在山东“争夺力量”,宋云山的眉间带着些忧虑,作为一名邯郸人,他清楚的知道,若想在更好的保护家乡,获得山东这个战略缓冲是极为必要的,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全力配合调查局,利用各县乡建科、乡农学校建立一个服从“邯彰防卫司令部”的山东游击区。
“而且现在那些人又在四下活动,出于巩固鲁北游击区的需要,我希望司令部最好能够直接派遣部队过来,同时对各县队实施整编、收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