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所希望的,甚至日本对中国的入侵也是苏联的远东政策一手策划、实施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日本深陷中国的战争泥潭。
但是现在,中国却显露出击败日本的潜力,
也正因如此,斯大林才会陷入现在的紧张于倍感棘手之中。
去年邯彰保卫战之后,在他的主导下,苏联调整了对华战略,以全面支援换取中国击败日本的可能,而甘新铁路也将为苏联的下一步的对华战略铺平道路。但在另一方面,斯大林又希望两国陷入战场上的僵持,因此才会在上海战役失败后,削减了对华援助。
而这种反复无常,正是基于对华战略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依据中国表现出的力量,但是现在,最为棘手的事情发生了——中国不仅表现出了超乎意料的力量,他们不仅将收复山东,而且在年末,还将利用苏联援助的武器,收复上海、浙江等地,中日两国的形势很有可能恢复到战前的态势。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苏联应该如何决择呢?
在这种思索中,办公室内只能偶尔听到几声咳嗽声和吸烟斗时巴哒嘴唇的声音。在远东难以决择的时候,现在欧洲的局势并不乐观,现在捷克苏台德区危机愈演愈烈,德国军队已经在德、捷边境集结,而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英法很有可能会采取绥靖政策,他们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中出卖捷克,对于英法两国而言,他们更愿意将希特勒这股祸水东引,最好让法西斯和苏维埃这两大“恶人”拼个你死我活,进而从中渔利。
欧洲的局势紧张如此,而远东……,又一次,斯大林的脑海中继续思索着先前的问题,对于欧洲,他有足够的自信,自信通过外交渠道能够解决德国的问题,从而让德国将视线西移,但是远东,远东的日本人呢?
就在这时,门推开了,走进来的是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与其它人不同,李维诺夫是斯大林的“老朋友”,早在斯大林于高加索通过抢劫银行以获得革命经费的时候,正是李维诺夫将那些钱拿去兑换,一方面为组织提供活动经费,同时在国外购买武器以运往国内,多年合作,使得李维诺夫与斯大林早就结下了相对深厚的友谊,更为重要的是——斯大林依赖李维诺夫用十余年时间为苏联构建的那个涉及到欧洲各国的共同安全体系。
“李维诺夫同志,”
在李维诺夫进入办公室后,斯大林立即开口说道。
“现在,外交的形势,远比任何时期都更为恶劣!”
此时的斯大林语气显得极为凝重,他神情严肃的吸了口烟斗,在吐出烟雾后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