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
在是否接受各国调停的问题上,大本营已经争执多日,当希望的曙光出现的时候,谁都不愿意错那道曙光,苏联的巨额军事援助、四国的介入调停,两者曙光的先后降临,在大本营内引起了多次争论。
“总裁,无论是苏联的巨额军事援助亦或是四国的介入调停!都是我国所需要的!”
面对蒋介石的问题,一直跟在他身后的张群稍作思索后,才开口答道。
“前者,可以让中国立即拥有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据此反攻日军直至收复东北、甚至光复韩国,这无疑是军人所渴望的,也是老百姓所希望的,而后者呢?四国的介入调停却可以让这场战争立即结束,从而使财政近乎陷入崩溃的政府得以喘息之机,从而抓住机会实施战后重建,利用和平之时机以及国际声望的提高,争取欧美商业以及国家贷款,全面推动农业、工业建设,缓图四五年后,届时我国应具备与日本再战之力,届时战场即可为东北,而非中国!”
依如大本营会议上众人的分析,张群并没有提出什么新鲜的观点,不过在说话的时候,却注意观察着委员长的神情变化。
“若是再细细分析呢,苏联之所以在第六战区反攻后,立即同意加大对我国援助,无非只是希望借武装我国,令我国拒绝对日议和,从而将日本拖于中国,以免其远东受日本威胁,其援助虽有助我国抗战,但其暗藏虎狼之心,又不得不防……”
听着张群的分析,蒋介石只是微微点头,这正是他的担心所在,访问苏联的经历使得他坚信中国之患唯苏俄一国,相比之下,日本只是近忧罢了,日本或许可以赢得一时的战场上的优势,但最终,中国会一点点耗尽日本的元气,迫使其从中国撤军。
“……苏俄与日本不同,日本的侵略,遭我国举国上下一致之抵抗,而苏俄之理论却对民众又极具蛊惑……若是其在我国与日本决战,两败俱伤之时断然沿中东铁路、新疆铁路以解放之名入侵中国,到时国家危矣!”
张群的分析恰恰点到了蒋介石的心底,联苏的目的只是为了争取苏援,对于苏联的防范之心,并没有因为斯大林的慷慨而有任何减轻,甚至更加强烈了。对于了解苏联、了解斯大林的蒋介石来说,他清楚的知道斯大林的心知,他援助中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中国击败日本,而是为了让中国牢牢的拖住日本,从去年至今,苏援的屡次变化更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中国在战场上展现出优势时,斯大林会加大援助,而当处于劣势时,他又会减少援助,苏联的援华最终只是为其远东战略所服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