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排队的地方,总会有一名军警手持藤棍来回巡视,遇到不排队就抢先买票的人,就一声不响高高举起藤棍“飕”的一声着着实实的抽在他的背上。挨了一鞭之后,他一声不响的排在队尾了,如此一来,各地的秩序从此改良许多。同时对于大街随地大小便、乱倒垃圾者则客于重罚,前者除去罚金之外,更是于公众面前实施羞人之至的笞刑,随后又需要穿着黄马夹清扫街巷或其它市政服务,尽管和许多文人学者一样,周树人也曾在报纸上刊文指责“待同胞宛若敌寇,行以苛法、施以暴令!”,但与此同时,却又不得不承认,不过只是短短半年,整个华北的社会风气、城市环境无不是随之一变,而在这种变化中,国民的心态亦同样受到改变。
“或许,这正是欲求文明之结果必须承受之阵痛吧!”
想到管明棠的辩称,尽管并不完全赞同,但邯彰的现实面貌,却又是周树人等人所无法忽视的,无论外界如何指责,他们都无法否认,在一定程度上邯彰确实完成了“国民性”的改造,正像他们出外时,总会把“我们邯彰……”挂在嘴边,那种骄傲并不仅仅只是建立在这里的工厂与经济上,这里的一些生活细节,就足以令他们如此骄傲——每天洗澡,衣服勤洗勤换,不穿有异味的衣服上班。住所必须保持干净整洁,特别是厨房、卫生间。扔垃圾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随地扔垃圾被视为“没有教养”。
“教养……”
念叨着这两个字,周树人想到自己在初抵邯彰时的遭遇,在出站时随地的一口痰,这一很平常习惯,却被警察训斥为“没教养”,甚至说“真担心你们这些没教养的家伙,会把邯彰带坏了!”,而在警察向他开罚单时,并勒令他清除地上的痰污时,他能感受到周围投来那种轻蔑,甚至鄙夷之色,甚至于连辩解的勇气都没提不起来。
羞耻!
从未被人如此指责的周树人在被如此指责而愤怒的同时,前所未有的羞耻之心于心间萦绕着,……
“树人,在想什么?”
身边的声音打断了周树人的思绪,将他的视线从那些自觉排队的工人身上收回,回头看着坐在身边许寿裳,他是自己少有的几个好友之一。
“没什么,你看……”
手指着那些排队的工人,周树人的神色中带着些感叹。
“一夜劳动之后,每个人的工装上依然很干净,真的非常难得!”
“是啊,确实很难让人相信,他们刚劳动了一夜!”
在感叹之余,参观的汽车停在了一片大型车间前,待汽车停稳后,来自国内文学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