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只是把他的第一梯队兵力投入交战,以后几天无疑会增强兵力,而且比我们迅速得多。你们看,”
他走到地图前,用铅笔戳了一下。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的近期目应该是阿克斗卡,因为他们不可能用公路保障后勤,因此,他们必定会千方百计的夺取铁铁路,然后再再阿克斗卡分兵向北、向南,因此时,我们现在应该……。”
军事委员米扬列夫察看地图的片刻,然后不耐烦地问道,
“您都说完了吗,柳德尼科夫同志!”
“不,没说完。”
柳德尼科夫的双眼不离地图,继续谈论着着自己的见解,
“因此,我建议,我们不仅不应该组织反攻,而更应现在立即命令破坏沿线所有的铁路,炸毁所有的桥梁,同时,命令部队从前线撤回来,这样一样,考虑到步兵的行事速度,以及兵站建设,中国人走完这段距离至少需要五至六昼夜。而五至六个昼夜后,在北方,最高统帅部一定会向卡拉干达地区调派军队。”
卡拉干达是现在俄罗斯三大钢铁中心之一,斯大林是绝不会看到卡拉干达被中国人占领或受到中国的威胁,他一定会向那里增派部队。
“还不能不考虑到,军队向调动时会遭到中国航空兵不间断的密集突击。不难设想,这种状况将会使军队变更部署更加复杂,还应指出,目前,在东方我们实际上是既没有集团军后勤,也没有方面军后勤,因为尚未对他们进行充分动员和展开。”
这是必然的结果,毕竟,对于苏联而言,中亚几乎等于他的大后方,即便是在伊朗被德国人占领的情况下,德军在伊朗不过仅仅只有六个师,而且还在同英印军对抗,对中亚完全不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安全的中苏边界地区,自然防御相对松懈,而且压根就没有进行战争准备。
“可以说,现在的战争是在对我们最不利的条件下爆发的。虽说我们的处境无疑是极为严重的,但是,我们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挡敌人,而不是向后撤退。”
随着米扬列夫的每一句话,科瓦廖夫和柳德尼科夫的脸色越来越阴郁,不过科瓦廖夫也不急于打断他的话。不过柳德尼科夫却打断他的话,他用手掌按着地图说道。
“我们只有向斯大林同志报告已经形成的情况和坚决请求改变任务,现在我们不能以顽强战斗迟滞敌人推进,因为,敌人的兵力远比我们更强大,一但我们在前线消耗了太多的部队,那么我们就很难再阻挡中国人的进攻,现在对我军而言,最妥当的作法就是向后撤带,在纵深地带筑垒,以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