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机床总数超过45万台,而冶金设备总产能超过1200万吨,可以说,仅于中亚缴获的设备,便使得华北的工业力量倍增!”
钱昌照的言语中带着一丝羡慕,甚至于有些嫉妒,当资源委员会千方百计的引进外资、发行债券,争夺美国援助以发展政府的工业力量时,华北通过一场战争所得到的,便远远的将政府甩在身后。
“他们的生产恢复的怎么样?那些工厂毕竟都是俄国工厂,俄国人在撤退时没有进行破坏吗?”
翁文灏有些诧异的反问道。
“虽说有些工厂在军队撤退时进行了破坏,但大都可以修复,而工厂中的绝大多数设备都未遭破坏,而且,因为无路可撤的原因,近千万工人留了下来,不过女工和童工极多,或许是因为他们知道,工厂复工关系到生计的关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并不愿意破坏工厂,几乎每占领一地,军事管理部门就会接管工厂,然后派出管理以及技术人员,同俄国工程师共同恢复工厂的生产。”
话声稍稍一顿,钱昌照又特意补充道。
“他们对技术人员和工人实施的是怀柔政策,比如,过去,因为是仓促迁移的关系,那些俄国工人大都住在条件恶劣的木板房内,而且其家人食物严重不足,现在他们不仅能够得到足够食物,而且收入较之过去有明显提高,而在某些城市新的居民区亦开始进行建设,总体上来说,绝大多数俄国人并不会冒着被逮捕的危险,而选择抵抗,当然抵抗活动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影响工厂的修复或者生产,现在中俄联军的军需物资已经改为本地提供,而铁路运往中亚的物资亦由军需物资改为诸如粮食以及工业消费品的民间物资,这些物资甚至是他们控制俄国人的一种手段。”
“控制手段?乙藜,说来听听!”
“嗯,怎么说呢?当地的军管会为了便于管理,仍然沿用着苏俄式的管理,包括食物在内的所有消费品都需要凭票供应,而他们又对票证加以控制,根据人口有固定的配额,如果其在工厂工作,配额会适当的提高,而且加班、超标完成生产量,都可以获得额外的配额,这使得工人非常愿意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条件,而努力工作,同时,许多俄国人迫于生计,亦不得不选择为他们服务,不工作就无法维持生计,毕竟他们在银行的存款等都无法取出,所以为了维生,他们只能选择合作……”
用食物迫使人们低头,翁文灏点点头,然后用颇为感慨的口吻说道。
“这一套办法,是俄国人的办法,现在却被他们直接沿用,可以说,俄国人这是作茧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