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无量大千世界,共有三界六道。
世人皆以为三界乃是、地、人,其实不然。
、地、人只是人们普遍认知的三界,而真正的佛教三界,乃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包括了六道,也就是道、阿修罗道、壤、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欲界的道又分为六欲,称作欲界六:四王、忉利、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
欲界是食色众生所居世界,凡在此欲界者,皆脱不了贪嗔痴、色欲、食欲等欲望。
所以,道虽然掌管部分六道法则,但却仍在六道之中,是三界中的最低一层。
色界则在欲界之上,已无淫食二欲,没有男女欲望,故不分男女,但仍有色有相,有烦恼困扰,寿命也有限度,仍然要在三界内轮回。
至于无色界,此界无色无相,无物质,无身体,唯有心识存在,故谓之无色。
只有超脱了三界,才能免去生死轮回,得享无穷无尽的永生。
道,便是位于四王和忉利之间的所在,也是欲界最低的两层,叫地居,离壤最近,故欲念大多相同。
忉利共有三十三重,主便是帝释,也有个法,帝释就是玉皇大帝。
从第三层夜摩往上,属于空居,住的是更高层次的人,这些界没有日月变化,以花的开合来区分昼夜,花开为昼,花合为夜。
再往上是第四层兜率,这层的人衣食丰足,无忧无虑无烦恼,兜率分内外两院,居住在外院的人们依然在五欲中取乐,内院是补处菩萨等贤圣居住的地方。
补处菩萨就是候补佛位的菩萨,前面只要有佛灭度,这位菩萨就补位成佛,比如观音菩萨就是补处菩萨,弥勒菩萨也住在这。
有人弥勒不是佛嘛,咋成菩萨了?
实际上弥勒是未来佛,现在还是菩萨位,当然叫弥勒佛也没毛病。
再往上是第五层化乐,也叫化自在,这层的众可依仗自己的福德与神通力,随心所欲,想到要如何享乐,就可以马上化现。
比如,品尝美食、游山玩水、自在飞协…
他们也可以随意转变自己的外貌、穿着、居处环境等等。在化乐里,众们有求即应,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生活非常自在。
最高第六层的是他化自在,这里的众,他们不必像化乐需要自己变化享乐,而是将其他众的快乐,转化为自己的乐趣。
也可以理解为:只要其他众快乐了,他就能得到同样的快乐。
他化自在的主,也是欲界之主,他有很大的神通,名叫波旬,也被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