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祝明月摇摇头,“是粮价。长安城的粮价波动太大,高低能拉出好几倍的差价。”几倍已经算好的,少数时候甚至有十几倍。后世大宗粮食期货和这一比都显得平和。
段晓棠想通其中关节,摸着下巴,“我们得找大粮商合作,在低价时大量囤货。”后面一句的有些良心不安,“产品随时准备涨价。”
“刚开始大粮商肯定看不上我们的打闹。”林婉婉有自知之明。
“我们没有仓储能力。”这才是他们无法抵御风险的关键所在。原料放在别人手里怎么可能安全。祝明月微微仰头,长嘘一口气,“现在只能尽力扩充产品品类,一旦原材料价格波动太大,则该产品下架上新品。”
白了她们卖的是副食不是必需品,涨得太厉害,客人完全可以不买,何必硬涨价坏了口碑。
“咸蛋、皮蛋可以做,一锅卤料成本极高,哪怕反复使用,保质期不过七到十五,夏时间更短。用来卤素菜不划算,肉类成本又高,只能少量试卖。”
祝明月最开始定位错误,以为这些都是平民食物,想着在长安普通坊市寻块空地建作坊即可,才会遇到龚波。
可将各项原料的价格、长安普通居民生活水平、市面上同类副食价格一一比对,才恍然发现她们做的东西,目标人群应该是长安的富贵人家以及中产阶层,真正的底层每日揾食根本不会消费。
店铺作坊地址还是要在胜业坊等富贵坊市中寻,屋宅条件不需太好,但地方需大。令人头疼的是,城内的活水多集中在宫苑中,只能依赖井水。
做生不如做熟,祝明月打定主意先看看陈牙人手上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定下来后找李匠人做土木活。
眼看成型的产品体系,林婉婉问道:“到时怎么推广,试吃?”这里头很多东西对长安百姓来闻所未闻。
“当然是和酒楼合作,通过他们推广我们的产品,”祝明月胜券在握,“顺便卖卖菜谱,一鱼两吃。”
段晓棠又不是真的圣母,该赚钱的时候还搞免费派送。纠正道:“是三吃。”向外推广、销售产品、卖相关菜谱。两份钱做三份事。
“待会给支点钱,我去订些坛子。”石磨这些大件东西大概要等地方定下来才能确定个数大,但泡菜坛子现在就可以准备,家里也放得下。顺便看看有哪些应季菜可以泡的。
祝明月交待道:“你再跑一趟上次卖我们石磨的石匠家里,先订一个磨,像玩具一样一人一手能转动的,给婉婉磨药。”
“行!”段晓棠答应下来,最近她接下家中外出采买的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