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上。
林婉婉整个人身子斜倒,“拿不起了,拿不起了!”
祝明月看出林婉婉装怪,没有戳穿,自己拿了两个,剩下一个留给段晓棠。
段晓棠摇摇头,“回去收拾好麻烦。”不嫌花钱多,只嫌收拾起来麻烦。
白秀然:“你们马车停在哪里,我让下人送过去。”
林婉婉忙不迭的点头,“好,好。”
逛街一时爽,逛完火葬场。
包袱用起来的确不方便,戚兰娘赵璎珞简单的裁剪缝制会做,可以试着缝几个帆布袋和书包,没有拉链可以用抽绳代替,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样式出来,想要防水的还可以用油布或者皮革制作。
回到家盘腿坐到地上,盘点半的收获。私饶东西早就拿回房间,此时留在正屋的都是一些可以共用的玩意。
林婉婉随口将缝布包的想法出来,得到一致认同。
恍然到长安这么久,居然一点没想过缝包。原因不言而喻,三人都不善绣活,后来的戚兰娘家贫,赵璎珞自幼丧母,都只能做些简单的缝制。
于是在针线活计上,一家人集体选择回避,最好用现成的。用的久了,居然觉得竹篮也不错。
林婉婉:“待会我去绣庄,书包手绢一起做了。”
祝明月:“今过节,绣庄未必开门。”忽的想到,“以前给我们缝四件套的何绣娘不错,直接找她做,免了绣庄抽成。”
何绣娘不是绣庄的正式雇工,关系相当于外包合作。绣庄接到活计外包给绣娘,并从中抽成。
当初以为何绣娘三十多,实际不过二十五岁,只比几人大三岁,全身上下唯一与年龄相衬的只有一双手。
她是绣娘,必须保养好双手。
林婉婉感慨,“她大女儿都十岁了。”照长安的规矩,再过几年就能嫁人,真是岁月催人老。
不出意外,何绣娘大约能在三十岁当上祖母。而照他们三人原本的轨迹,三十岁大概是乐此不疲的过儿童节,大喊自己还是一个宝宝。
祝明月选择何绣娘原因很简单,第一活计好,第二脾气好。
尤其第二点,他们相当于甲方,私人订制的东西有诸多意见是肯定的,反复修改也是不可避免的。换个脾气不好的来,当场吵起来或者阳奉阴违只会平添劳碌。
捧着钱去挨骂的冤大头谁爱做谁做。
勉强算一个优势。何绣娘其实是一个团队,长女已经会绣花,二女儿也会缝线。
上次能快速完成家里的针线活计,也是因为母女三个一起上。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