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站在一个粪坑上,随时可能掉下去。到了华阴,一切听世子的。”
在大营内部,三千人怎么分配都校但在外,少也要有个正经将领带领。
本来以这次剿纺功绩,范成明东拼西凑一些战功,大约能摸摸拜将的门槛。此时升任,不是为压宁岩,而是为顺理成章,名正言顺。
一伙四个人带兵出去剿匪,稍微了解些内情的人,都知道仗是谁打的。
吴越身上没有实职,段晓棠官品太低,升起来太难。若范成明陷在华阴县出不来,或者更差一点死掉。
宁岩能借助将校的身份,顺利接掌军队。然后看吴越将指挥权交给谁,宁岩还是段晓棠?
宁岩自己都不抱希望,能执掌三千人。不这些人原本就是范成明和段晓棠的班底,从前一段战绩来看,他们不管对上还是对下都磨合得很好。
宁岩当然明白,自己此行就是为了顺利将两千人带去华阴。
好好一个昭武校尉变成肉身快递,别人运货他运兵,不定还要做个军队名义上的统领。
宁岩唯有一点不满,“大将军,三司那些文官身娇体弱的,不比我们耐摔打。不如慢一步。”
他们哪怕坏了事,也轮不到三司审理,但终归是晦气。
韩腾无可奈何,“跟着大军走,才不显眼。”
大吴的文官,不能骑马出远门的,没前途。
三司的官员同样一头雾水,皇帝召集他们,称河间王世子剿匪期间发现一处谋逆,着有司赴当地调查。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共同出现的时候,意味着大案要案。他们主要是审案,但听话风,还要查案。
吴越在关中剿匪大家都知道,但他现在到底在关中哪一处少有人清楚。
关中谋逆,听着就刺激。
具体的地点,皇帝没有当场透露,只让各司选派精干人员,在城门处与右武卫的人汇合,混入其中赶赴当地。
三司的人跟着宁岩赶了一路,大理少卿庞谦忍不住道:“这是往洛阳的方向。”
监察御史龚瑞想了想,还是开口,“世子不会出关。”
刑部郎中徐文怀道:“再走两日,我们就要出关了。”
三人中庞谦官品最高,其他二人以他马首是瞻。
庞谦:“我去找宁校尉。”
最开始不告诉地点,怕的是走漏风声。但现在已经离开长安,消息断绝,可以让他们心里有个底。
不一会庞谦面色沉重的回来,宣布终点,“华阴。”
徐文怀倒吸一口凉气,“再往前就是潼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