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遍。”
李君璞的口气绝不是段晓棠之前主动透露,只是猜测。
孙无咎:“玄玉,怎么知道的?”
李君璞肯定道:“因为如果是我,也会这么做。”
在这方面他俩是同一种人,求全责备,又有一种关久了忽然能出去放风的愉悦福
孙无咎放弃深究,脑回路不通就不通吧,没必要人人心有灵犀。
徐昭然:“或许这才是他们到华阴的理由。”过去走走看看。
否则一支专职剿纺军队,为何会跑到一个上报无匪情的郡县。
结果土匪没遇到,遇见私兵。
孙无咎嘟囔道:“其实我现在都没明白,世子怎么就当机立断扑过去了。”
一千人对七百人,看起来纸面实力颇丰,但右武卫是客军,人生地不熟,谁又知道华阴当地情况如何。
杜乔:“因为他姓吴。”是国姓是宗室,是未来掌兵的王爷,注定要为这个朝廷流尽最后一滴血。
李君璞:“华阴再往前是潼关。”
单以地域论,关中是皇室的后花园。
段晓棠曾经有一句话的很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无论是打算出关还是开关引兵,都是对朝廷莫大的挑衅。
“私兵”的定性一出,明晃晃指出,有人对皇帝屁股下的椅子动了不该有的心思。
孙无咎摇晃脑袋,“连床弩都弄出来了,听差点射死右武卫一个校尉。”
杜乔:“他们那一路里有校尉?”
徐昭然:“王爷得信后派昭武校尉领兵两千去华阴。”
宁岩就是那个一上场差点挂掉的倒霉蛋。
这也解释,为何中途给范成明升将,三千兵马,时也命也!
白湛:“我好奇,中间这几里,怎么靠一千兵马稳住整个华阴?”
从宁岩的遭遇来看,华阴暗伏其他反叛势力,且实力不弱。
吴越若是知道白湛的疑问,只会告诉他,靠自己坚持苟道,靠范成明的蒙汗药,再加一点运气。
感谢大吴落后的通讯条件。
孙无咎:“当地士族?”
杜乔:“地方官员?”
孙无咎:“三司的人一到当地,把华阴大大的官全抓了,提去过堂。”
白湛:“那他们应该没审出要害人物,不然长安三司怎么全朝着军器监使劲。”
几人中,尤其是白湛、徐昭然和李君璞,现在能坐在这里畅所欲言,只能证明一件事——他们的家族和华阴私兵没关系。
所以自然而然的好奇,背后是哪位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