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秀然和徐昭然成亲了,李君璞一无既往的倒霉……
段晓棠也听葛寅的朋友们提起,田地里的播种、地方某位官员的喜好、乃至远方某位朋友的际遇……
齐地分属山东,民风豪迈。
今日各种身份的人齐聚一堂,不过恰逢其会。
河北民风更慷慨,不定官绅豪强士侠本就是朋友亲戚,没事就聚在一起喝酒吹牛。
葛寅另一位座上宾,年纪二十出头,家中也是周边的大地主豪强,名叫卫钦,字景初,听段晓棠话音中对东征并无多大的期待和兴奋,有意试探。
卫钦:“阿印来葛家庄为何?”
孙印左顾右盼,顾忌段晓棠在此,不知当讲不当讲。挣扎一番,还是开口,“刺史言,河间王世子去往东莱兼运粮秣,各家准备的粮食明早送到城里去。”
段晓棠拧眉,“军粮不是府库出么?”难道有人贪污,缺口让豪强贴补。
葛寅直言,“刺史河间王世子尊贵,让周边大户进献粮食,为东征助力。”每家出多少,照家族势力划分。
在座的不算齐地的大家族,真正的大户,刺史不敢逼他们献粮食。
简单来,就是齐州刺史想作出点政绩,讨好吴越,放地方大户的血。
段晓棠不得不解释,“世子无此意。”
吴越的为人,绝不会介入地方官吏和豪强之间的矛盾。
当然若是送到眼前,他也不会嫌弃,粮食才是硬通货。
大吴朝廷并不缺粮,黄河和运河沿岸兴建多少粮仓。难的是将大量粮食越目的地,难点是运输能力。
从齐州运粮总比千里迢迢从长安洛阳运来,强得多。
葛寅挥挥手,既是厌恶也是不在意,“知道这事和世子没关系。”
命令早就下了,那时候吴越还在路上哼哧呢。
况且从一路表现来看,吴越的性情也不是贪婪爱搜刮地方的。
段晓棠关切道:“这批粮食交上去,对你们会不会有影响?”
葛寅体贴段晓棠的处境,捅出去又能做什么,是劝刺史收回成命,还是劝吴越不收。
长叹道:“肉痛,但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就当献粮保平安。”只是接下来青黄不接的时候,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卫钦意有所指,“高句丽地困人乏,打下来有何用!”
皇帝要加强威权,军人要军功,对他们这些地方大户有何好处。
段晓棠不谈虚的战略意义,只道:“高句丽若是打下来,置州设郡,官吏应该会优先从辽东和齐地择选。”
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