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巩县“解救”出来的那批纨绔,押解回长安受审。
皇帝不是要放他们一马,而是看他们家族的分量和表现,决定是灭他们全族还是只杀一人。
长安和洛阳各级官员,立刻领会意思,杨胤的乱兵已然平定,该是秋后算漳时候。
严办、大办、特办!
至于那些“年纪轻轻”的纨绔子弟,没几个人会同情他们。
他们原在两都,风评就一般。再则同样受胁迫,牛府宴会上一干女眷手无利刃,靠着金簪首饰都敢杀出来。
一群男儿,自学习武艺,身边有随从护卫,竟然“委身从贼”。
就算不想死,至少得表明坚持不与叛军同流合污的立场吧,也没樱
日日沉迷酒色,和柴岳言笑晏晏。
这时候,若拿不出证据,证明心系正统,少预定一个投胎名额。
如此诡异的“男从女不从”情节发展。
祝明月一针见血,“不过仗着是血脉香火,不会被轻易舍弃,所以尽情地作!”
牛府内一干女人,心知肚明,一旦打起来,她们的性命安危没那么重要。所以才要拼尽全力地自救。
龚彦不就拿出证据,证明杨胤曾经派人联系过他,被严词拒绝,接头人早被交上去了。
但你看,龚彦拒绝投靠杨胤,但柴岳没杀龚敏,一样好吃好喝供着。
若换做是女眷,恐怕一缕香魂随风散或者更难堪的结局。
隔壁李家的灵堂早搭起来,李君璞去洛阳接大哥归乡,如今主事人是冯睿晋。
比之洛阳,长安的人情味要浓一些,吊唁之人络绎不绝。
一来这是李家生根之地,不乏亲朋故旧。
二来比起以前和杨家模糊,外人琢磨不清的关系,冯李两家摆明车马和杨胤划清界限。
总有些人趁机,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连皇帝和诸王亦遣使吊唁。
不能灵堂上,都是各种“有心人”,亦有真心敬佩李君玘者。
祝明月和林婉婉过府,遇见一个意料之外的人,谢四娘谢蓉安。
林婉婉望着对方的脸一时有些怔愣。
谢蓉安落落大方,“外子曾在李大将军麾下任职。”
不过关系不亲近,没多久征突厥战败,李君玘被解职。
祝明月:“我们住在附近,和李家是半个邻居。”
谢蓉安原没有特别打听过祝明月的背景,但后来牛家宴会,南衙女眷冲阵杀出。
“疯言疯语”摄人心神的祝娘子,出身背景传的到处都是,亦无需再过多打听就清楚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